第一条主要措施,凡是出征逍遥大洲的士卒,每人可以获得十亩耕地。阵亡的士卒可以获得二十亩耕地,由士卒生前指定人继承。
第二条主要措施,不要耕地的士卒,可以获得店铺。
生还的士卒,可以获得四级店铺一套,阵亡的士卒,可以获得三级店铺一套,由士卒生前指定人继承。
第三条主要措施,耕地和店铺的所在地,包括永义岛、春秋岛,及永义军所有在逍遥大洲上打下来的疆域,至于选择何处的耕地或店铺,由士卒们自己决定,官府不加干涉。
内阁府将优抚令,张贴在永义岛和春秋岛上所有的大街小巷。
永义岛和春秋岛上,永义军招兵处,百姓排成长队,踊跃参军。
第二军团二月十二日收到优抚令,通告全军五十万将士。
这几天,将士们都在议论此事。
“这个优抚令,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活着,自己有奔头。死了,家人有保障。跟着永义军,不吃亏。”
“咱们这是为自己打仗,打赢了,要地有地,要店铺有店铺。”
“有了十亩耕地,不用给地主家打长工了。”
“自己死了,给老婆孩子留一套三级店铺,死了也值。”
“有了优抚令,想参军的后生肯定络绎不绝,不用一年,咱们永义军,就能扩充到数百万的军队,绝对可以在逍遥大洲上站稳脚跟。”
“春秋岛,终归不是自己的老家,我们要在逍遥大洲上,立下赫赫战功,那时就能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了,死了也能落叶归根。”
空有大仙,听着将士们的议论,心潮澎湃。
在灵山大千世界,那里人间的情况,和逍遥大洲差不多。
那里的农户,很多人没有自己的土地,都是租地主家的耕地,一年辛苦到头,收成的一半要交给地主,此外还要缴纳各种税。
收成好的时候,全家人可以吃上饱饭,还有些剩余。
收成不好的时候,全家人吃不上饱饭,就要忍饥挨饿。
郑霸天,位于船队的前列,军师张梁,位于船队的中部。
李道澄、空有大仙和小七,位于船队的末尾。
二月十六日,阴天。
李道澄,心情不知为何,有些伤感。
过往如炊烟,袅袅升起,不可遏制。
南靖县南江镇,是李道澄的出生地。
南江镇,一个有数千居民的小镇。
现在归属天启王朝,以前属于武周王朝。
二十四年前的六月初五,李道澄,来到这个世界上。
那天是个大晴天,没有凤凰,没有彩虹,也没有其他异象。
李道澄的父亲,名叫李如琢,是一位私塾先生。
李如琢有些刻板,大热天也是一身儒衫,衣服上的扣子,一丝不苟全都扣上。李如琢,手中总是拿着一把戒尺,上课时看见哪位蒙童梦游太虚,就是一戒尺下去,不轻不重,打醒即可。
对于这些可爱的蒙童,李如琢疼爱有加,哪里舍得下重手。不过,即使舍不得重打,轻微惩戒不可偏废,孩子玩心大,不打不成材。
李如琢的儒家修身功夫,极为难得。镇上的百姓,从来没有看见李如琢和人吵过架。即使和人发生矛盾,李如琢都是以退让为主。退一步海阔天空,给他三分颜色让他开个染坊又如何?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死老王。给个王八壳让他背上,又能横行到几时?
李道澄的娘亲,名江姗,小家碧玉,淑女一枚。
李如琢和江姗,青梅竹马。
李如琢比江姗大五岁,两人虽不是邻居,但是住在同一条街上。
江姗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在大夏天的晚上,和一群孩子围着李如琢,听他讲述从书上看到的故事,什么蜀山剑仙传,什么妖猴闹天界。
李如琢少年时,就有小夫子的气象,说话慢条斯理,喜欢引经据典。江姗从小就安静,不爱嚷嚷,经常跟在李如琢后面。
李如琢二十岁时,江姗十五岁。
有一天,李如琢发觉江姗看自己的眼神有些不对,有了少女怀春的那种腼腆和热烈。李如琢望着江姗的胸脯,没想到原先的邻家小妹,如今已是凹凸有致。两情相悦,男方想娶,女方想嫁,一切水到渠成。
李如琢二十二岁,江姗十七岁,经过提亲、说媒、定亲的环节,李如琢和江姗两人喜结连理,两年后有了李道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