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光彪大军已经都集中在中都城方向,如果永义军从南华城渡江,光彪也是分身乏术。光彪的五十万大军,不敢从江岸撤走。
如果撤走,万一永义军渡江过来,就会措手不及。
如果不撤,永义军会不会声东击西,从别处渡江?
光彪,哀叹一声。
“罢了,罢了,走一步看一步,想不了那么长远。”
南华城方面,吴崇焕时刻关注对岸的一举一动。
见对岸士卒急速向北调遣,半个时辰后。
对岸一片寂静。吴崇焕下达渡江命令。
南华城江面较窄,水流较急。
此时正是盛夏时节,天气炎热。
五千名水性较好的士卒,携带铁链游到对岸。
一千根铁链分成五十组,每组二十根铁链横在江面上。
一万艘竹筏铺在这五十组铁链上,形成五十条渡江通道。
将士们走在通道上,稳稳当当。
“这个方法不错,走在江面上,如同走平地。”
“铁龙锁大江,逍遥任我行。”
“天堑变通途,江水顿失滔滔。”
“我还以为要划着竹筏过江呢,没想到有更省事的法子。”
两个时辰后,永义军五十万大军过江。
渡江过去的士卒,开始安营扎寨,做好战斗准备。
光彪派出十几位斥候,打探已经渡江永义军的情况。
“大帅,永义军从南华城渡江以后,正在安营扎寨。”
“大帅,南部永义军在深挖壕沟,修筑城墙。”
“大帅,南部永义军有长期驻扎的迹象。”
斥候接二连三的汇报,光彪终于明白了。
永义军,这是要在光羽大军的地盘上,插上一颗钉子。
四个时辰后,一百万永义军顺利渡过东华江。
五十条渡江通道,保留不动。
一百万永义军渡过东华江后,李道澄通过时空铜镜呼叫鲁万三。
“鲁前辈,永义军明日撤出中都城,请东华王朝派军前来驻守。”
其实,李道澄前几日已经通知东华王朝,说永义军十日内肯定会渡江,请东华王朝早日调遣军队来驻守中都城。
“道澄,我马上与东华王朝方面联系。”
商家首领鲁万三,找到东华王朝的国王黄邦。
“王上,天大的好消息,一百万永义军已经渡过东华江。”
“鲁先生,谢谢商家的鼎力支持,如果没有你们商家和永义军的结盟,能否守住半壁江山都是未知,哪会有今日的大好局面?”
“王上,永义军明日撤出中都城,请速派军队接管。”
“鲁先生,已经安排妥当。”
原来,李道澄前次打招呼,黄邦就已经调遣五十万大军开赴中都城,只等永义军前脚走,他们就后脚跟上。
永义军撤出中都城半个时辰后。
东华王朝的五十万大军,进驻中都城。
郑霸天率领一百万大军,带着所有的辎重,前往南华城。
吴崇焕率领的一百万大军,当时都是轻装,只带了半个月的军粮,大量的辎重都留在中都城。吴崇焕渡江后没有进攻光彪,而是修筑城墙,有两个考虑,一是携带军粮不足,不宜仓促进攻。二是永义军孤军深入,需要建立自己的城池,要有巩固自己的地盘。
郑霸天率领的一百万大军及辎重,分成两路,浩浩荡荡奔向南华城。
一路是水路,几百艘战船顺江而下。
一路是陆路,车水马龙,载满军需物品。
水路永义军,在吴崇焕控制的江岸登陆。
陆路永义军,通过五十条渡江通道,通往对岸。
十日后,永义军二百万士卒及所有辎重,全部渡江完毕。
二百万永义军的首要任务,是建设永义城。
深挖护城河,高筑城墙,准备守城机械。
推平小山头,平整洼地,修建道路,建设屋舍。
三个月后,南华城以南,方圆一百里的土地上,一座崭新的城池初具规模。在鲁万三的号召下,大批商家进驻永义城,四面八方的百姓,陆续涌入永义城,永义城生机勃勃。
李道澄,颁发招贤令。
各位英雄豪杰:
光羽大军穷兵黩武,无故侵犯东华王朝,致使百姓流离失所,国破家亡。危难时期,诸多英雄豪杰,揭竿而起,一腔热血,可歌可泣。
为了天下大义,永义军毅然登陆逍遥大洲,就是要和光羽大军硬碰硬。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光羽大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天怒人怨。诸位英雄豪杰,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定能打败甚至消灭光羽大军。
永义军承诺,凡是加入永义军的英雄豪杰,根据手下士卒的规模,得到相应的将尉任命。有一万士卒的,编制成一个师,有一千士卒的,编制成一个旅,有一百士卒的,编制成一个营,所有师尉、旅尉和营尉的人选,由英雄豪杰自己决定任命。
加入永义军后,所有的军粮由永义军提供。
军师张梁派出一千名能说会道的士卒,携带招贤令游说各方豪杰。
各路英雄豪杰,收到招贤令后,多数有归附心意。
“入了永义军,就是官家身份了。”
“军粮由永义军提供,吃喝不愁。”
“永义军现在有二百万士卒,跟着永义军胜算大。”
“永义军的口碑还不错,吃不了亏。”
“永义军敢跟光羽大军硬碰硬,有胆魄。”
这些地方豪杰,多数是泥腿子出身,揭竿而起,要么是一时兴起,要么是被逼无奈,要么是待价而沽。现在永义军颁发招贤令,多数豪杰都想借着此次机会,乌鸡变凤凰,可以官袍加身,光宗耀祖。
一个月内,各地的英雄豪杰,纷纷前来投奔永义军。
这些豪杰,手下士卒多则数千,少则上百。
这些势力,鱼龙混杂,需要慢慢调整。
永义军将他们编入第六军团,共有五十万士卒。
为了安抚第六军团,不让他们感到失落。
永义公李道澄,亲自兼任第六军团元帅。
原本一片散沙的第六军团将士,逐渐有了凝聚力。
“永义公亲自当咱们的元帅,我们都成嫡系军队了。”
“咱们第六军团,真是面子大,永义公亲自挂帅。”
“不能给永义公丢脸,打仗可不能怂。”
“第六军团,一定要打出自己的威风来。”
永义军渡江五个月后。
又有五十万永义军新军,从春秋岛开赴东华王朝。
除了这五十万新军,还有一百万的百姓。
这些百姓,都是从东华王朝西部逃难过去的,听说永义军在东华王朝的西部站稳脚跟了,他们都想回到家乡。
百姓想回逍遥大洲,春秋岛也是十分乐意。
春秋岛,只能养活五千万百姓。
这两年,百姓安居乐业,生孩子的家庭越来越多,一年就多出一百万新生儿。照这样下去,十年就要增加数百万百姓。
五十万永义军新军,一百万原来居住在东华王朝西部的百姓,带着三百万军队大半年的军粮,陆续来到永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