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各参赛队伍分别如了场,言骆晟入场的第一眼就看到龙义飞。
卧嘈?大舅子居然也是比赛队伍的,看来对上的时候不管怎样都要给点面子。
各队伍入场后,主持人开始宣读比赛规则。
参赛人数,5人一队,可添加1位候补选手,1位领队。
选手可自带或使用比赛组织方所提供的鼠标,键盘,耳机和鼠标垫,赛前选手有责任调试好比赛用机,确保鼠标、耳机、键盘在比赛过程中正常使用。
比赛禁止使用任何第三方辅助软件,修改游戏内部内容,如:窗口模式,准心,游戏界面,音效等。如有选手违反此项规则,一律按照使用外挂处理,团队将被取消比赛资格,个人将被禁赛。
比赛中除急救包外,可以使用任何gp点和cf点道具。
比赛过程中禁止使用非cf游戏内正规渠道获取的道具(官方奖励道具除外),或官方未正式发布的道具。
比赛中除队长外禁止使用“全部消息”聊天频道。如果队员使用“全部消息”聊天频道聊天,第一次将被警告,第二次将被判犯规,本局比赛判负1分。
本方选手在比赛进程中,互相之间可以进行口头上或使用“团队信息”聊天频道进行语言沟通。当1名选手不再参与到游戏中(游戏中的角色被消灭)时,则不被允许再和其他队友进行口头或使用“团队信息”聊天频道进行语言沟通。如果队员违反,第一次将被警告,第二次将被判犯规,本局比赛判负1分(只限爆破和歼灭模式)。
比赛地图可使用双穿透点,但不可使用单穿透点。如有选手违反,第一次将被警告,第二次将被判犯规,取消团队比赛资格。
比赛过程中故意使用地图bug时,第一次将被警告,第二次将被判犯规,取消团队比赛资格。如比赛过程因地图bug被挤出地图或无法比赛的,该回合继续,不做重赛。
在比赛过程中如果出现由于组织者提供的硬件设备引起的特殊情况,导致比赛不能正常进行,选手应立刻告知裁判人员暂停比赛,由裁判根据当时具体情况进行裁决。
比赛过程中由于选手个人因素(如身体条件)引起的比赛无法正常进行,组委会将不对此负责,选手将以弃权论处。
比赛中战队如果受到两次犯规警告后将失去比赛资格。
比赛过程中对于使用作弊器进行比赛的队伍,一经发现当场取消比赛资格,永久禁赛并取消发放该队应得的奖金和报销费用。
尽管现在电子竞技赛事已经相当火热,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电子竞技离主流文化还有一定的距离,电子竞技赛事尽管有着巨额资金的投入和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也有着令人艳羡的行业成长环境,电子竞技赛事所面临的的一些问题值得从业人员重视和反思。
电子竞技赛事现阶段的目标在于扩大受众人数和树立品牌,相比而言,盈利暂时没有那么重要,但不可否认的是,电子竞技赛事的运营仍处于大面积亏损状态。赛事投入的资金规模和奖金池的扩大不能单方面掩盖这一事实,电子竞技赛事短时间内还难以实现盈利,更不要提收回多年投资的成本。对于每一个电子竞技赛事的组织者来说,需要开发更多的盈利模式。
社会舆论与主流媒体的看法已经改变,参与电子竞技赛事,观看或从事与电子竞技赛事有关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加。
即使是主流的体育赛事、体育行业,也面临着后继人员乏力的窘境,又何况电子竞技本身还是一个未成熟的行业。优势与劣势并存,才是如今电子竞技赛事乃至整个电子竞技行业的真实写照。
不过,凭借电子竞技行业资深的优势,电子竞技赛事讲发展得更加繁荣,这一点在未来一定会实现,这是历史的潮流,谁也无法阻挡。看到未来和走向未来并不是一回事,我们需要正视自己的不足,看清行业的痛点,制约电子竞技行业前景的最大障碍在于人才培养的缺失和制度规范化的建立。将来,无论是电子竞技赛事的举办标准、电子竞技赛事场馆的建设标准、电子竞技相关人才培养的标准都必须完善,形成一套科学可持续的体系。从事电子竞技相关产业的企业要和高职院校深度合作,把行业的需求与学校的教育相结合,为电子竞技行业输送专业人才,夯实电子竞技的根基,只有人才储备充足了,电子竞技的产业生态才能真正形成,各种各样的商机才会涌现,电子竞技赛事也最终会摆脱烧钱模式,形成一个健康良性循环的生态产业。
甚至是一些高校,甚至出现了电子竞技的专业,专门为发展电竞人才而建立的一个特殊的专业。那也证明了电子竞技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电子竞技被更多的人熟悉,我们可以从各种直播平台上看到游戏解说主播,这些主播通过展示自己的游戏操作和解说获得收益。俗话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些人能把自己的兴趣发展为职业,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