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人附和:“兴许没长大就夭折了。外人不知道。”</p>
“十五岁嫁与童家为妇,十六生长女次女,十八生长子次子。十九岁,长姐亡。二十生幼女,父母亡,弟失踪。二十一夫入伍,次年生三子和幼子。”</p>
百姓甲:“这最后两个儿子算是遗腹子吧?”</p>
百姓乙:“不清楚,不过,不愧是百岁寿星,生了三对双胞胎。”</p>
“二十六岁得知夫已亡。三十二岁,长女难产而亡,三十四岁,长子次子入伍。三十七岁,幼女亡。三十八岁,三子幼子入伍。”</p>
百姓:“这是四个儿子全当兵了呀!哎!”</p>
“四十五,次子战亡。四十六岁二儿媳病亡。六十一岁,知弟讯,亡。六十六岁,幼子战亡。六十七岁,次女病亡。七十岁,嫡长孙、次孙亡。七十五岁,长媳亡。八十岁,长子亡。八十八岁,三子三儿媳并四儿媳亡。”</p>
百姓:“这是子女全死了呀。”</p>
百姓:“……”</p>
“到如今,我自己都不知道我还有几个孙子活着。百年的人生,最快乐地莫过于前十五年,承欢父母膝下。最幸福的莫过于成亲那几年,夫妻恩爱,儿女双全。最痛苦的,是一次次看着至亲之人离开,地里的坟头越来越多。”</p>
百姓:“我深有感受,那年战乱,家里人都死了,就活了我一个,他们的坟都是我亲手挖的。”</p>
“这我坚持活下去的,就是安宁。我相信,我总会等到天下太平的那一天,就像小时候待在爹娘身边一样。而这一天,我等到了……”</p>
这句话是女官要求说的,就是希望百姓认同大武,拥戴大武。</p>
看着百姓们一个个激动热情高呼万岁,楼筝阳摸了摸手腕的银镯子。</p>
让她活下去的,不是天下太平。至亲之人都死了,天下太平又与她何干呢?她只是在等阿烈来带她走。</p>
二十几岁的时候,想着把孩子养大,就去找阿烈。可孩子们大了,却又和阿烈一样被征兵了。她想着再等几年,照看几年孙子,在去找阿烈。</p>
就这样拖啊拖啊,拖到了四十多。她眼角有了皱纹,头上有了白发,却再也没有梦见过阿烈。</p>
阿烈说过,总会回来找她的。</p>
她一直坚信,他不会骗她。</p>
可等过了五十,等过了六十,等过了七十……他还是没来找她。</p>
她越来越苍老,活着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可她依然不敢死,她担心,担心死后也见不到阿烈。活着,还能在回忆见到他。</p>
但她并不孤单,她有桑榆陪着。桑榆会和她一起回忆过去,她的事情,桑榆都知道。</p>
这世上还有一个人知道自己所有的过往,她就不害怕。</p>
这世上还有一个人知道自己心里的所爱,她就不孤单。</p>
皇宫。</p>
“长寿宫情况如何?”</p>
“回皇上,和预想一样,没有意外。”</p>
“你下去吧。”</p>
内侍下去后,宣武帝取出一叠密信,里面是楼筝阳的生平。</p>
他看了几页,视线停留在中间一页。那上面,是详细的童楼两家人名谱。</p>
他的目光在童岌、秦正、尚全、童妍英的名字上来来回回。</p>
太皇太后是在听到老秦王去世的当天病倒的,不过三日,就驾鹤西去。</p>
临终前,却不希望进皇陵,而是想葬在楼山,她说得是楼山风景好。</p>
他当然没答应,一朝太后,死后不葬皇陵,后世该如何议论。</p>
太皇太后姓童,闺名善姬,山及,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