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一瞬之间,一道青光射向大鹰。
却是天峕跃向婆婆之时,已经拔剑在手。大鹰利爪伸向婆婆之时,天旹也堪堪赶到。
这是一招“长天问项”,直向大鹰趾节刺去。
鹰爪坚硬如铁,若以手中长剑斩向鹰爪,以硬碰硬,大鹰可以一爪挡剑,另一足仍可轻易抓起婆婆。
鹰爪趾间关节处为筋节牵连,一旦为长剑刺中,就算不能断其骨,然筋节一断,利爪再不能伸缩。大鹰的一只脚就算废了。因此,天旹只取一点,不及其余。
大鹰扑向婆婆之时,仍然居高临下,且鹰眼锐利,早早就已看到年轻道士。
但不想这人竟然来得如此之快,数息之间,竟然扑出数十丈。且剑虽未到,已觉剑气锋芒冷硬,显见剑上着力不小。且指向明确,算度又极其精准。若硬生生非要去抓取猎物,剑尖刚好穿过趾间,势必划断趾筋。
大鹰惊骇之下生出惧心。不等长剑刺到,缩回利爪,振翅一跃,避开剑锋,反向天旹后背抓来。天旹也随之半空中侧身仰面向上,直面大鹰。同时手腕一翻,剑光一闪,一招"穿云破雾"。
这回是指向大鹰胸腹。
大鹰只得再次缩回利爪,猛一弹出,拨开长剑,一声长鸣,侧身往谷底翻飞。
这一击其实也险,大鹰以利爪拨开长剑之时,“当”地一声脆响,竟如钢铁撞击。天峕手臂猛地一震,手中长剑差点就被弹飞出去。
若大鹰不是出于心虚,还真不好说结果如何。
就在天峕以为大鹰飞走之时,不料随即又一道黑影突袭而来,巨大翅翼形成的阴影将道士和婆婆笼罩其中。
原来,这两只大鹰,一只盘旋之时,另一只藏身云际之中。一只俯冲之时,另一只悄无声息飞于山崖之后,借助地形隐身突袭。
这后一只大鹰见天峕身形矫健,手中之剑挥之快似闪电,指向精准,因此不敢像前一只鹰以利爪出击,而是将翅膀激烈拍击,想乘天峕于空中腾挪,落地末稳之时,将其拍打下山谷。
只要天旹于空中堕落,是等着吃死人肉还是活吃又或者半死不活的吃,那就看本鸟心情如何了。
大鹰双翅展了开来,因为离得极近,卷起阵阵旋风。随着这阵强风掠过,将山崖上的浮土碎石纷纷刮落,竟是一阵飞沙走石,往谷底倾泄。
天峕身在半空,身形本就飘忽,又被大鹰侧身以一侧翅翼拍击,随碎石流滚下崖边。
危急中天旹将手中剑插向崖壁,“哧”一声,剑入七寸,稳下身子。好在大鹰身体过于沉重,这番振翅扑击,终不能持久。失去平衡后,也只能一侧身子,往下斜飞而去。
不料,天旹刚稳下身子,先前那只大鹰转了个圈又至。借天旹身子悬挂于路下崖壁,欺负婆婆年老体弱,仍然是向婆婆飞去,同时扬起利爪。这番配合,可见两只大鹰倒也会相机行事。
天旹此时身在小道之下,看到大鹰近婆婆上方,奋力一跃翻上小道。天旹由下而上,待拔出剑来,已经来不及面向大鹰出招,只得先将身子伏于婆婆身上。护住婆婆的同时,剑尖望后指去,勉强使出一招“背负青天”。
这一次交手太过仓促,伸出的大鹰利爪同样不及拨开长剑。此时天旹俯伏于婆婆身上,若硬要抓向天峕后背,虽可将其抓起后再抛下悬崖。然而如此一来,在其一瞬,长剑同时也会刺中大鹰胸腹。
这是一个两败俱伤的打法。
剑光闪闪,剑气萧萧,大鹰见此情景,到底不想以命搏食,缩回利爪,猛侧身一个翻飞避过来剑,就势向谷底飞去。
好险。
天旹吁出一口长气。却觉得后背凉凉,却是惊出一身冷汗。
略过一会儿,两只大鹰这才双双从谷底飞升上来。原来,大鹰身体沉重,俯冲之力巨大,须得这般就势向下飞一阵,方能再借风力向上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