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升上得楼来,先是向楼上的人拱手作辑说道:“小生李晓升,见过各位。”
“李公子不必如此,以后就是一家人了。”李晓升听完师爷的话,顿时大惊,连忙拒绝道:“这万万不可,万万不可。”
说完看着红衣,发现红衣比在楼下自己看时更加的动人,不过也没有在意,说道:“还请红衣姑娘慎重考虑。”
“大胆,你以为这时过家家吗?你将知县大人放在何处。”李晓升的话音未落完,一旁的师爷一拍桌子,大声的呵斥道。
师爷这一拍,李晓升也是被吓了一跳,转过身看着师爷,无奈的说道:“还请师爷见谅,实在是家有妻子,所以……不过这位刘兄可以,家大业大的,还望红衣姑娘考虑一下。”
“你结过婚。”听到李晓升说自己已经结过婚,师爷当场问道,他知道,如果结过婚,在和知县的女儿结婚,以后传出去,知县还怎么管理这泰山城。
“这……”李晓升本打算说假话的,想到自己这些年书里学到的东西,再说如果到时知县大人一查,也能知道,只好开口说道:“家有童养媳,至今还未结婚。”
李晓升说到这里,又急急忙忙的解释道:“我回去就要结婚了。”
师爷才不关心他好久结婚,只要还没有结婚就可以了,开口说道:“只要没有结婚就好办了,你和小姐的婚事也就成了。”
李晓升想要解释,可是师爷却没有给他机会,开口说道:“好了,就这么定下来了,我马上派人给你家报喜去,至于朋友,现在就送往医馆看治这些你就不用担心了。”
接着就吩咐了下人们去办事。刘文若虽然重伤,但是这一切事情都是看在眼里,听在心里。自己的心里虽然有不甘,但是这也不是自己一个人可以改变的,也就默默的让人抬到医馆去了。
……
李晓升的家里,碧儿坐在竹梯上,眼睛一直望着村子的路口,不久前她已经知道了,李晓升高中举人了,自己心里此时甜蜜蜜的,想到母亲这也不能说什么了,脸上的笑容就像是一朵最美丽的花。
李母心中也是高兴,此时正在正厅,正厅里没有什么多余的东西。就一张桌子,这是一家人吃饭的桌子,四把椅子,正厅的正面墙上,是李晓升父亲的画像,画像下面一张竹桌上,放着一个香炉香炉上此时一只点燃的香烛燃烧着,李母双手合十,对着李父的画像在说李晓升高中,李家将会光宗耀祖的话。
李母正和李父说着话,此时门外传来了骑马的声音,李母来不及多说,向李父告罪一声,转身就走向门外。
就在李母打开门的一瞬间,李母顿时失望,以为是自己的孩儿回来了,没有想到的是,确实一个衙门的公差,不过见衙门的公差走向自己家,赶忙迈过门口,走出了房间。
公差手中拿着一封信,急忙的走向了李晓升的家里,李母连忙走下竹梯,而此时的碧儿,已经站在了公差旁边。
李母下得竹梯,脚下的速度一点都没有慢下来,对着两人问道:“碧儿,可是晓升的消息。”
碧儿转过身,对着李母说道:“这位官差大人说是县衙的师爷让其送回一封李郎的信,至于里面是什么,我还没有看,不知道是不是李郎的亲笔信呢?”
李母听说是有关自己儿子的信,不顾外人在场,就直接将碧儿手中的信拿了过来,不过也没有当场打开,而是说道:“既然是晓升的信,那就我拿着办,不知这位官差小哥我家晓升在县城里面是出了什么事情?”
“是有事,李公子现在可是整个泰山城的人都知道了。”
“那不知事好事还是坏事,还请官差小哥告知。”一旁的李母还没有询问,碧儿就出声焦急的问道。
官差笑了笑,高兴的说道:“当然是好事了,我还摇回去复命,究竟是什么事情,这信里面有说,我就不多说了,告辞。”
官差说完就离开了,只留下碧儿和李母,碧儿望着李母手中的书信,很想要看一眼,可是直接又不好说出口,站在一旁忸忸怩怩的。
李母看见了碧儿的样子,可是却装着什么都不知道,独自说道:“这可是晓升的书信,我就回去仔细看看,晓升究竟有什么好事,让县衙的师爷专门让人来送。”
说完转身就走上竹梯,完全没有理会一旁的碧儿,就在碧儿失落的时候,走在竹梯上的李母突然停下脚步,对着碧儿说道:“碧儿,你去将晓升的房间收拾收拾,也好让晓升回来睡个好觉,想来这些日子累坏了,也好休息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