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林因为财政问题忧心忡忡,杜玄、十二灵则从不思考,也不关心财政问题。
十二灵只知如今这会稽山阴,乃天下胜景之地,无论如何那是要一饱眼福,顺便流觞曲水、欢饮达旦,找找灵感,写几首小诗,做几篇文章,才可不负此次南行。
刚好这香榧林馆舍中,也寓居不少性情风雅的游魂。于是,十二灵便与这些游魂唱和对饮,一觞一咏、畅叙幽情,也是人间乐事!
一日早晨,宿醉刚醒的张华站在香榧林馆舍二楼,遥望东南方云雾缭绕的山林腹地。突然之间,只见有白虹之气,光采上出,经久不绝。
见多识广的张华一看便知,此乃明珠之气象。于是,张华叫来郭璞、杜玄众人,一同观此异象。
张华道:“白虹上出,乃朝珠气象。”
与郭璞、杜玄一同前来的,还有一游魂,乃一耄耋老者。那老者捻须微笑道:“朝珠,又名朝采、晁采。我在此地寓居百年,未曾见此气象,如此白虹之气,也是近几日你们这群人来到之后才出现。张茂先,世皆称君博学宏识,可曾知晓为何此珠近日显现冲天之气?”
张华沉默良久,搜肠刮肚,摇了摇头道:“我只知晁采之珠,见于汉武帝上林中。至于为何近日光采上出,在下实在不知!”
杜玄若有所思,不经意说道:“汉武帝上林?我记得好像云山瘴海中有人说过,桃花竹木杖原本也是出自汉武帝上林苑,莫非是二者之间的关系?”
“哈哈哈哈”那老者大笑道:“正是。此珠现白虹之气,实乃缘于此地近日出现了与之昭应之物。原本我也不确定此珠为何,直到昨天看到那张逸婧小姑娘手中的桃花杖,这才确定此珠便是当年上林苑中的晁采之珠。而与之昭应之物,便是那桃花杖。”
“却是为何?晁采之珠,与这桃花杖莫非有什么关联?”好奇心大盛的张华连连作揖道:“丈人何许人也?恳请老丈告知其中秘事。”
那老者捻须微笑道:“其事茂先《博物志》中也有记载一些,也许你是道听途说,不如我这个亲历者所知详细。”
然后,老者便讲出了当年的故事。
老者乃当年汉武帝身边的不得志之人。因为亲历桃花杖之事,所以,对那段历史记忆深刻。
当年长生界王母降临汉武帝九华殿,相赠武帝蟠桃数枚,武帝食蟠桃后得核数颗,准备种在凡间。
王母告诉武帝:“凡土贫瘠,种之无成。”
但汉武帝还是在上林苑中播下了四枚蟠桃桃核。四枚桃核,只有一枚生根发芽,渐渐生出根茎、枝叶。
武帝甚是兴奋,命人小心看护,几乎每日都要询问此木长成几何,几乎每月都要前来上林苑中亲自看上一看。
武帝给与这颗仙木太多关爱,照看此木的官吏便也倍加殷勤。
但是,人为过多干预植物生长也并非好事,这棵仙树就因为照看太过殷勤,浇水太多,营养失调,成了小老树,也就是根茎萎缩的矮树。
又养了一段时间,竟然直接枯萎死掉。
武帝倍加痛惜,但此树既是仙根,毁了也太可惜。于是,武帝命人制成一杖,杖头雕刻桃花,是为桃花杖。
此杆桃花杖有驱邪生养的神器功能,实在是因为乃仙树未成之根。
武帝将宝珠晁采镶嵌于杖头,赐予当时的女婿——大方术师栾大。栾大得此杖,方术精进,深得汉武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