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小山下,或坐或立,有几十个人。杜玄不慌不忙地走了过去。
溥仪,很好认。
易雍提到溥仪后,杜玄便找机会了解了一下溥仪此人。网上各种溥仪的照片、溥仪的传闻、溥仪的《我的前半生》,杜玄悉数查找了一番,此时他对这位末代皇帝已经了解一二。
而且,小山下,那一堆人中,溥仪被围在中间,很是打眼。
杜玄试图走近,与溥仪套近乎,初开始,围在溥仪身边的卫士、宫人,对杜玄还有几分戒惧,他们阻挡杜玄上前。
溥仪呵斥卫士、宫人道:“我已是共和国一介平民,不再是什么皇帝。什么时候你们能认清这一事实?”
之后,那些宫人、卫士便悉数退去,任由杜玄与溥仪交谈,不再干涉。
杜玄并没有一上来就提及御膳谱牒,他本人对眼前这位前清末代皇帝,也很感兴趣。
两人交谈,提及大清,提及晚晴,提及紫禁城,提及伪满洲国,提及共和国。
溥仪细细回忆,细细讲述着过往的经历,小心述说着如今的恐惧和彷徨。
对于大清,溥仪有太多不熟悉,如果有记忆,也只是儿时模糊的记忆。
对于伪满洲国,溥仪只觉无奈,他是傀儡,无可奈何。但他的身份之一,毕竟还是前清皇帝,也有几分恢复大清、重振伟业的志向,尽管这种志向甚是尴尬。
对于民国、共和国,溥仪感知最深,这是他长大、生活的时代,也是他踏踏实实从青少年走向中年、壮年,而后归于老年的时代。
然而,这个时代,却又与“皇帝”的身份格格不入,他内心深处甚至有几分排斥这个时代潮流。
对于大清亡国,溥仪不愿承担半点责任,毕竟他才几岁,几岁的孩子无法背负风雨飘摇的江山。
对于汉奸这一事实,溥仪试图极力否认,但说着说着,他便不自觉流下悔恨的眼泪。
往事不堪回首!瞩目当下,溥仪也有不同于普通魂灵的恐惧和彷徨。
溥仪面临的一个难题,那便是走完百年历程后,选择进入哪个灵域。
如果前往明清灵域,有何颜面面对列祖列宗?
不过明清灵域毕竟是家族王朝栖身所在,如果说有存在感,那一定是在自家王朝更好。
可是,大清十二帝中,毫无疑问,溥仪最没有存在感。
至于进入别的灵域,溥仪摇了摇头,没来由地说出一句:“挟天子以令诸侯,听起来很爽。但被胁迫的天子,有谁想过我们的感受?事实是,没有人在意我们的感受。”
溥仪感慨着,杜玄整个人也感觉略有不舒服,如果设身处地感受下溥仪的心理,无疑是纠结、拧巴。
但杜玄对溥仪的同情只有三分,尊重也只有三分,毕竟伪满洲国,在杜玄看来,是溥仪无法赎清的罪行。
听完溥仪感慨和倾诉,已经过去了太多时间。杜玄之所以有如此耐心,除了希望了解这位末代皇帝外,还有三分意图是为了那御膳谱牒。
然而,还未问及谱牒之事,杜玄便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处在重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