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直径大约是蓝星的四分之一,质量大约是蓝星的八十一分之一。
月球是蓝星唯一的卫星,其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
月球与蓝星的平均距离约万千米,大约是蓝星直径的30倍。
因为潮汐束缚,所以,月球的一个面始终面向人类。
月球可能形成于约45亿年前,在蓝星形成后不久。
有关它的起源有几种假说,得到更多事实证据支持的说法是,它形成于蓝星与火星般大小的天体“忒伊亚”之间一次巨大撞击所产生的碎片,在蓝星外围聚集而形成的“大碰撞起源说”。
早在1958年,人类就已经发射过探测器探索过月球。
距今已经走过了一百多个年头。
在1969年,阿波罗11号,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也是截至目前人类唯一一次登月。
按照设想,这次的登月地点将会选择正面,因为通过超大型天文望远镜,可以仔细观察登月状况。
飞行器脱离了地球轨道后,便朝着月球飞去。
在经历了八天的航行之后,终于来到了月球上空。
看着那满目疮痍的大地,刘威趴在了窗口,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世界。
紧接着,在反向喷射降落后,飞行器平稳的降落在了月球表面。
20名受过训练的宇航员,解开了他们的安全束缚带,按顺序的走下了飞行器。
他们并没有穿着曾经那种厚重的宇航服。
而是穿着新猛兽装甲宇航款,和其他款式的新猛兽装甲也没啥区别,只是颜色改成了白色。
因为在月球,没有大气层,所以太阳那剧烈的光芒将会直射月球表面。
这导致月球最热的一面温度将会达到127摄氏度。
这点温度对于身穿新猛兽装甲的宇航员们来说不算什么。
他们下了飞行器后,井然有序的分散了开来。
在这二十名宇航员中,有16名工程师,他们这次是为了建设月球而来的。
其余四人,分别是一名军人,一名科学家,一名探险家和一名营养师。
工程师们按照预定好的计划,蹦蹦跳跳的散开,来到了自己的预订位置。
然后,他们取出耀砖后,喊道:“权限!”
紧接着,特殊的生物膜便从耀砖中给取了出来。
这种生物膜正是包裹废气的那些膜。
随着膜的展开,工程师们将这些膜一一贴合在了一起,随后充气。
整个膜在充气过程中开始变大,很快一座高达三十米,直径在五十米的穹顶出现在了月球上。
在月球并没有采用耀砖穹顶,因为月球的地表还不足以支撑耀砖的重量。
所以,采用了一种比较轻质的穹顶膜。
工程师们将生物膜在地表安装好,确保不会漏气之后,便开始了接下来的工作。
刘威作为一名军人,但是他也是科学家的助手。
此时的他,正在检测着周围土地的组成成分,和空气中的物质含量。
很快,这里的空气,无论是氧气还是水分,都已经达到了目前人类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