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石宁中了催命符,三日已过,竟然不死,还能生龙活虎,杨羲认为是八宝丹的功效。</p>
第二日清晨,杨羲便向高玄辞别,此次去武陵郡寻找天石下落无果,杨羲等人只好打算先回茅山上清派。石宁虽然没有性命之忧,但是每日必有一次体内真气逆流,痛不欲生,杨羲也找不出其中缘由,只好带石宁回上清派再想办法。</p>
一行人择陆路返回,第十日便到了丹阳郡茅山上清派。山梯盘旋茅山而上,如长蛇空舞,巍巍茅山峰指青天,行人如腾空架云。行至半山腰,便到了山门殿,殿门前左右各立一只青龙、白虎石像,威风凛然。镇邪镇魔,妖气难入。</p>
穿过灵官殿,便到了上清派的中心殿宇——三清殿。</p>
杨羲拂袖盘腿而坐,吩咐道童道:“去炼丹阁取来九清丹!”</p>
道童取来九清丹,杨羲示意石宁坐下,石宁便知杨羲要救他,也照着杨羲盘腿坐下。</p>
突然石宁只觉体内有两股气流移动、忽而对立、忽而聚集,就连身上肌肉都随着絮乱的真气在抽动着,十分之痛苦。</p>
杨羲急忙道:“快给他服下九清丹!”</p>
待石宁服下九清丹,杨羲运功给他输送真气,促使金丹在少年体内发挥更好的作用。</p>
石宁疼痛稍有减轻,杨羲又给他输气把脉。</p>
在一旁的章铭问道:“师父,他怎么样了?”</p>
只见杨羲摇摇头道:“九清丹乃祛病镇痛的灵丹妙药,金丹虽然镇住了他的疼痛,但不能完全消除他的痛苦。”</p>
待这一阵痛苦过后,石宁又能行走自如,像没事人一般。每日少年复发,杨羲便叫人取来九清丹给他减少痛苦,但九清丹数量极少,以三味真火加之金鼎丹炉,需要炼制七七四十九天才有一颗,剩下的三颗都已被石宁服完。</p>
日后,每当少年复发,章铭便用师父传授的道家内修三法之一的“导引行气”来引导少年体内的真气窜流,虽不像九清丹一般能有效镇痛,亦能稍稍减轻少年的痛苦。</p>
杨羲收石宁为上清派道童,每日为杨羲端茶倒水,做些轻活。石宁本无家可归,如今被收留在上清派,无衣食之忧,他也就乐意留下。石宁本在武陵山区生活,自然力大无比,十分勤劳,还常常帮助伙房的道童劈柴挑水,上清派人人都喜爱他。</p>
通过日后的慢慢了解,杨羲得知石宁父母双亡,十分同情,又教他写汉字说汉话。石宁的阿爸教过他一些汉字,因此他会写一些汉字,却不会发音,他凭借自己的语言天赋,很快学会了说汉话。</p>
这日晚饭后,石宁闲来无事,便在三官殿殿后的小院子里散步,见章铭等几位师兄在切磋剑法。</p>
只见章铭使得一柄玄铁剑,他腾空跃起,步态如倒踏天罡,剑尖直指星辰,正是那日他与神咒教李弘相斗之时的绝技——踏罡步斗。</p>
又忽见花坛旁一道剑光闪过,虚虚实实,忽左忽右。光影一聚,只听“咔嚓”一声,简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斩断不远处的槐树枝。</p>
章铭道:“二师弟不愧为‘光电影者’,这一招‘循甲隐景’足以杀个对手措手不及!”</p>
简央谦虚道:“哪里哪里,大师兄的‘踏罡步斗’才是上清七式剑法的核心,江湖上谁不知道大师兄‘北斗风骨’的名号!”</p>
此时曹隆双手持剑跳跃而出,口中念念有词,动作优雅,看上去花招十足,杀伤力却十分强劲,正是上清剑法第五式“歌诵礼赞”。</p>
曹隆被江湖人誉为“小孟德”乃是因为他是魏武帝曹操第九代曾孙,行事计谋都像足了雄才大略的曹操。</p>
“鬼谷小子”袁岑道:“既然三师兄对天地‘歌诵礼赞’完毕,那我就来‘召神伏魔’制服对手!”说着便又是一招剑法使出。</p>
第三式“歌诵礼赞”与第四式“召神服魔”更偏重道家的符篆修为,杨羲在原有的基础上自创出“上清七式剑法”具有极强的杀敌效果。</p>
正当石宁躲在假山旁看江东四侠切磋剑法之时,背后传来一阵笑语声。</p>
“五师哥,我爹捡来的小野人果然在这里!”</p>
章铭道:“谁在哪边?”</p>
杨若迈着轻快地步子,一蹦一跳地走过来,与她同来的还有一位十六七岁的少年。</p>
章铭道:“原来是五师弟、师妹还有石宁小兄弟啊!”</p>
杨若对石宁笑道:“你这小野人,在这里偷看四位师兄们练剑!”</p>
章铭笑道:“师妹老是调皮,难道你不是来偷学剑法的?”</p>
江东四侠收起刀剑,章铭又道:“石宁小兄弟你要多休息,每次病发都让你身体变虚弱。师妹,五师弟你们聊,我和几位师兄弟明早要随师父下山办事,先回房休息了!”</p>
杨若嬉笑道:“几位师兄再见!”</p>
待几位师兄一走,杨若便揪住石宁茂密的头发,道:“五师哥,快来看,这就是我跟你说起的小野人,你看他怪里怪气的多好玩啊!”</p>
杨若所说的五师哥名叫从义白,乃是杨羲第五位嫡传弟子,由于与杨若年龄差不多,所以两人向来玩耍得很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