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他始终很遥远。</p>
可这个沙琪玛,经范阳这么一操作,他可是看得明明白白。</p>
作个小生意,居然这么挣钱?</p>
心思就复杂了起来。</p>
前面那个牧民刚走,又有一个中年妇女,穿着件藏袍,手里牵着个孩子,看到沙琪玛的摊子,看起来不怎么会汉语,问了句:“多少?钱?”</p>
“8块。”范阳用手比了个8。</p>
这妇女听完,便去袋子里摸钱,也是张100的,伸手在摊子上抓了四袋,一手提着两袋,似乎挺不甘心,又拿起两袋,让他的孩子提着。</p>
又卖出去6袋。</p>
价都不讲的。</p>
收了钱,范阳明白了。</p>
这些沙琪玛,针对性真的是非常强,牧民们爱吃,刚开始不好卖,由于早上来菜市场的都是城镇居民,而城镇居民里面,不管汉族人,还是藏族人,在城市里待久了,都会慢慢的汉化,口味也就渐渐的刁钻。</p>
而且城镇人口,要吃随时可以买,对这个兴趣缺乏。</p>
但是牧民不一样,看这些牧民的样子,牵着马,赶着牦牛,还有些牵着几头几头的羊,多半是来交易的,卖了牛羊,采购生活物品,来一趟不容易,手上现金还多。</p>
这个套路堪称完美。</p>
看起来这些牧民都是周边乡镇上的,骑着马,赶着牦牛到城里来,所以时间就比较晚了。</p>
搞不好上午都不是重点,下午才会迎来牧民的高峰。</p>
想到这儿,就连他这个多年的老生意,也有点兴奋了:“快,缺一门,再回去拉几件过来。”</p>
“嗯,那我这就走。”</p>
“对了,看看哪里能不能买点塑料袋,要大号的。”</p>
缺一门一走,生意一下子就好了起来。</p>
缺一门货还没拉到地方,剩下的十几袋就已经卖完了。</p>
这还便宜了那个卖米花糖的摊子。</p>
也成交了几笔大单。</p>
而范阳发现,这些牧民出手是真的大方,对钱简直没什么概念,大包小包全往马背上扔,他们好像特别喜欢吃土豆,动不动就是一袋一袋的买。</p>
怪不得赵光明说现在什么生意都好做。</p>
而卖沙琪玛的,也不知道是不是范阳他们占的位置的原因,周边还没有摆摊卖的。</p>
也就是说,目前他们还是独一家。</p>
这究竟是个什么情况呢?</p>
范阳在心中分析着。</p>
照理说这么好卖的沙琪玛,旁边这些摊子应该也进一点来卖啊。</p>
结果范阳捡了一家摊子一问。</p>
一包米花糖,居然也要10块8块的。</p>
份量比范阳他们的沙琪玛,还多不了多少。</p>
范阳忍不住笑了起来。</p>
这些生意人,哪有不知道沙琪玛好卖的。</p>
但运费毕竟太贵了,跑一趟也太远,太费时间,而米花糖,甜薄饼这些,他们自己就能做。</p>
挣钱的速度只会更快。</p>
“来了来了。”缺一门带着个三轮车司机,帮忙将沙琪玛搬了过来。</p>
接下来不时有牧民过来,三袋两袋的买,但像那几个康巴汉子一样,动不动就几十袋的买,还是没有再出现过。</p>
结果一天下来,卖到下午4点多,竟然卖掉差不多8件沙琪玛。</p>
两人饭都没顾上吃。</p>
因为这农贸市场,营业的时间好像特别长,从11点左右,到下午两三点才算高峰。</p>
一天就回款1000多块,连成本带运费都一起赚了回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