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引起他人的疑心,卢俊杰便不着痕迹地绕了紫云湖一圈,这才悠哉悠哉地返回文心亭。
亭内。
大理石案几上。
陈倾川和吏部尚书之孙李甫的诗文已经呈现在了白梅居士的面前。
看着手中的四篇诗文,郑守义眸中带着欣赏的笑意,捻须吐气道:“呼,总算是看到几首好诗了。倾川之文携浩然正气,借物喻人,李甫之文文采飞扬,以物咏志,皆是难得的好诗文。遣词、排句、诗情不分上下,馨蕊,你又意属哪一首诗?”
在李馨蕊面前,郑守义可不会端什么大学士的架子,反倒是像一个慈祥的长辈,眸中流露出一丝溺爱的神色望向李馨蕊。
翩然伫立于郑守义一旁的十九公主殿下凤眸中闪过一丝讶异。
“意属”二字加了重音。
李馨蕊当然听得出来郑守义话语里的含义。
她也确实有些低估了这些人,才不到三刻钟的功夫,这俩人竟然分别作出了两首佳作。
陈倾川的是《春归》与《秋来》,李甫的是《夏末》与《冬临》。
当然,与历史上那些上等佳作相比,这四首诗文还是差了一些火候,但以区区二十左右之龄就能写出如此诗词,也已非常难得了。
郑守义对李馨蕊这个学生也是非常了解,别看她对谁都是客客气气、温文婉约,但真正性格的她却是心比天高、气比天傲。
同龄之辈中,哪怕是这新一代的“四大才子”都没能入得了她的眼睛。
当然,李馨蕊也是着自傲的资本,二九之龄便已跨入儒道【七品文心境】,同龄中如此修为,鲜有人及。
能配得上李馨蕊的年轻之士确实寥寥无几。
郑守义甚至还想过,如果李子安没有经过那事的话,或许和这位才貌双绝的公主殿下才是良配。
可惜啊。
子安性情太过刚烈,自绝仕途。
李馨蕊轻摇螓首,凤眸无波,淡淡道:“千百年来,春柳、夏荷、秋菊、冬梅……此类四季之物早已被前人写烂,此四篇诗文文采倒也有些,只可惜依然未能跳出前人之框定,难免有些相形见绌了。”
这个李馨蕊,眼界真是出奇的高啊。
“你呀,要求确实高得有些过分了。在场诸子虽然都是青彦俊杰,但又如何与前人相比?陈倾川与李甫能在短短三刻钟内写出如此诗文,已远远超过诸人。”
郑守义将诗文放于案几上,摇头苦笑,“你之才气虽胜过在场诸人,但你也不能这般苛刻。你该明白,文会于你而言干系重大,今日文会之后,你心中若还无称心之人,宗人府那边可不会因为你是陛下最疼爱的皇女便对你网开一面。”
皇室女子,年满二十必须出嫁。
此乃太祖铁令。
盖因太祖立国之后,人丁稀少,为了人类种族繁衍,太祖便立下“女子年满二十必须出嫁”这等法令。
而为了让皇室起表率作用,太祖更是将此权力发放至宗人府。
虽说大胤立国至今已有五百载,这条法令于民间而言已是名存实亡,但在皇室,依然是被无条件执行着。
李馨蕊轻轻颔首表示明白,只是心里还是有些不甘的。
如若当时自己强硬一点,蛮横一点,求父皇赐婚,择李子安为婿,那么李子安也就不会被卷入太子谋逆案中,依然是状元郎,这结果可就完全两样了……
想及此处,李馨蕊嘴角勾起一抹自嘲的笑容。
她虽是父皇最为疼爱的女儿,但父皇一代雄主,又怎会为了她的小小婚事而与帮他治理朝政的崔相闹嫌隙?
当然,李子安虽然才华横溢,但能与之争锋的也不是没有。
那个被众人戏称为“写尽秋夕”的李衿风便是可以与李子安分庭抗礼之人。
这个李衿风倒也是个妙人,三首旷世之作竟然送给了一个青楼女子,这让李馨蕊很是好奇,那位玉露姑娘到底该有多美?
当然,她也曾怀疑过,这个李衿风会不会就是李子安冒充的,不过这个念头刚升起就被她戳破了。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李子安洁身自好,从来都不逛青楼!
而且两者诗情截然不同,又怎会是同一人?
就在李馨蕊思绪飘荡之时,一白衣男子面带笑意,缓缓走来。
他的到来,很快便引起了文心亭里所有人的注意。
一名侍卫急急跑向文心亭,对公主行了个跪礼,脸上露出一丝慌张神色,说道:“启禀公主殿下,妖族使臣胡慕白突然闯入,末将无能,未将他拦住。”
来者竟是妖族大使胡慕白!
他怎么会来紫云园?
而且还是独自一人前来!
满堂皆惊!
李馨蕊波澜不惊,摆手淡道:“你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