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还请子安兄给小弟一个解诗的机会……”
卢逸才可不想因为卢俊杰而恶交了李霄,他匆匆赶回文心亭,一脸愧疚地望着李霄。
李霄当然不会怪罪到小老弟的头上,他将诗文递过去,淡然颔首道:“那就劳烦逸才老弟了。”
卢逸才见李霄脸上并无愠色,心中高悬的大石总算松落下去。
他接过诗文,呼了一口气,随即面向诸人,大声朗道:“子安兄所作乃是四首回文诗,分别对应‘春夏秋冬’,我现解诗于大家知晓。”
“第一首,《春、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正确念法如下: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音落。
全场一片哗然。
自儒圣开创儒道以来,人族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奇特的诗体。正着念,反着念,竟成七言律诗。而且诗文语句十分流畅,意境同样不俗。
真是令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当今世上,怕也只有李子安方有这般化腐朽为神奇之本事,小生佩服至极。”
一名年轻书生念头霍然通达,一扫灵台之尘埃,畅快大笑,“那么《夏、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一诗可解为: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哈哈,子安此事甚妙,不愧为当朝状元郎。”
“子安之才,当得吾师。”
场上诸人纷纷赞叹此诗之精妙。
“如此,《秋、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可做以下解: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让我来解: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第一次体会到这种诗体之妙趣,场上诸人纷纷争先恐后解文,气氛迅速烘托至高潮。
李霄笑而不语。
卢俊杰脸色涨至猪肝色,心中五味杂陈。
曾经有一个装逼的机会摆在我面前,但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了我才后悔莫及……
悔恨么?
当然。
不过更多的是恨!
他恨李霄,为何不早些与他解释个明白。
从今往后,他恐怕要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柄了……
当然,李霄所作的这四首回文诗,胜在“奇巧”,若真论辞藻华丽与意境优美程度,比之胡慕白的《早梅》还是有所不如的。
毕竟想要兼顾到回文体的语句通顺,在某些方面肯定是做出一些牺牲的。
但偏偏这个“奇巧”,千百年来从未有过,让众人大开眼界、大呼过瘾。
李霄还不知道的是,他开创的这回文诗,倒是带歪了风气。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众多才子书生为了写回文诗而堆砌字词,反而忽略了诗文的意境,倒是有些本末倒置,惹得一帮老夫子们吹胡子瞪眼,埋怨诗文风气都被李子安给带坏了。
言归正传。
亭内。
倚栏伫立的李馨蕊呼吸加促,胸前起伏不定,一脸震惊地打量起李子安。
可以说,正是李子安的歪打误撞,将她从妖族的魔掌中解救了出来。
否则还真是难以收拾眼下残局。
湖心。
某条船上,李云箬俏脸染着红晕,灵动的眸子里闪烁着兴奋的色彩。她恨不得惊呼一声,让全天下人都知道,作出四季回文诗的李子安便是她的老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