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玉荣新貌(二)(2 / 2)

黛玉将原有的田地整合起来,在能开田的地方都做了标记,准备等路和房子修好后开田。

新田免赋税两年,估计还能开个四五十亩田地,其中水田差不多有二三十亩,旱地一二十亩吧。

黛玉水田定价六到八两每亩,旱地每亩定价二两。

开田都算在义务工中,因为修路的人一天只要二十多人,其他人就可以开田和池塘,这些人也包中饭和茶水。

黛玉将所有事情都安排下去就离开了柳家村回到了玉荣县城。

绛玉这边也是做得有声有色,黛玉见没有什么可操心的就去下一个村子。

云村是一个不大的村子,多为杂姓,有四十多户人家,听说大多是移民过来的。

黛玉先召集了村里管事的村长和族老,将打算给他们说了。

村长和族老们马上召集村民开会,也许是出于对官府的敬畏,没有人提反对意见,很快就定了下来。

黛玉先做了份村里的布局图,这个村子的北边是山,南边和东边是住户密集区,这个村田很少,每人都不到一亩田地,日子都过得不好。

黛玉又仔细的在村里转悠起来,分析了各种可能以后。

黛玉大胆的做改革,村东适合开田。因为这边有条河经过,用水就方便快捷多,可在河边再开条水渠将水往西边引,在西边靠近北边山脚处建个蓄水塘,西边的田地用水就方便多了。

南边和东边不适合开田的地方就用来建房子,北边的山脚下的荒地都开成旱地。大约也有十多亩吧,加上东边能开出六十多亩田。这样村里的田地就多了些。

黛玉将村民对房子的需求做了个统计,这个村最多人口的也只只有八口之多,大多是四五口人一户。

有两个儿子或以上的家庭都按黛玉的说法分家另过。这样整个村子就有了六十三户人家了。

这个村大户只有十户,中户型是四十户,小户型是十三户。

有几个独居的老人,黛玉让他们组合住,两人入住一套小户型,这样也方便相互照顾。

小学堂和杂货铺建在南边那颗大榕树边。

很快就规划好了,黛玉将村民集合起来修路、开田、修水渠和水塘。

很快修房子的队伍就进了云村,由于有了柳家村的经验,一切有条不紊的运作了起来。黛玉将所有事情都交给了知书、鸣琴、清吉和清祥。建房子的材料已有清如和清意负责了。

整个玉荣县有二十三个村子,黛玉安排好了云村的事情,打算将其它的村子都走访规划好,有了几个村子改建的经验,到时候安排人照规划做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