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轮到颜可欣的时候,刚好就是一楼接待的那位助理小姐姐说的十点钟,颜可欣对王姐和小杨点点头就进去了。
里面,导演组、制片人、编剧和原作者齐坐一堂,看到颜可欣的脸后,导演皱了下眉,然后才道:“提前看过剧本了吗?”
颜可欣点头,“看过了。”
那剧本是之前剧组跟王姐接洽的时候送过来的,并不完整,但是看笔记和页面的毛边她已经翻看了很多遍。
导演点点头,示意副导演递给她一张纸,“这几个片段,你演一遍。”
这张纸上的三个片段,刚好囊括了女主角慧娘的幼年、青春和老年时期。慧娘家境很好,家中祖传的刺绣,但是却传男不传女。但是,到了慧娘这一代,她的父亲没有给她生下哥哥或者弟弟,且父亲也是独生子,因此这门手艺就要在他手里断绝了。
因为这个压力,慧娘的父亲身体越发的不好,最终在临终前将基本的绣艺交给了颜可欣,然后就遗憾的咽气了。
慧娘的母亲早就厌倦了自己身体不大好的丈夫,在他去世没一个月,就带着自己的嫁妆和行李改嫁了,只剩下慧娘一个人。
年幼的慧娘独自养活自己的同时钻研手艺,一点点出了成果靠卖给县里的富商赚取银两度日。
直到她稍微长大一点,去拜师学艺,按照父亲临终前留下的祖宗手札一点点研究出来刺绣的精粹,将其发扬光大,成为一代刺绣大师。
颜可欣要演的第一幕便是父亲去世的场景,那会她不过十岁的人,跪在地上茫然无措。
她跪在地上,仿佛面前有一个躺在那已经僵硬的父亲的尸体,眼泪在眼中滚啊滚,就是不流下来,声音沙哑的哭泣声,有种砂纸磨人的感觉,明明没有太多的动作,但是那眼神和形态却让人有种伤心欲绝的感觉。
导演看了一眼,慢慢的点点头。作者好奇的看过来,然后低头传了张纸条给编剧,“有那个味道了,这块演的很棒。”
编剧笑笑。
很快,一个镜头结束,导演叫停,颜可欣准备下一个剧本上的画面。
这是慧娘天真浪漫时期的场景,她靠着一点点收益在县里的刺绣铺子里转来的钱足够自己生活甚至还能为自己置办嫁妆。十里八乡都了解的媒婆得知了这件事,跑了来想要给她做媒。
说的人家很好,条件非常的好,男方是个读书的书生,在县里的一个秀才先生那里读书,因为很有天赋,先生曾说过他只要不出意外必然能中状元。
而能供得起他读书的家庭也不是拮据的,家中有一套祖传的房产,上百亩上好的水田,在整个儿县城里都是极好的人家。
慧娘也在犹豫、迟疑,她是靠自己辛苦的熬过去赚钱养活自己然后琢磨绣衣发扬光大呢,还是选择嫁给这个书生,以后做个秀才夫人,咋也不用熬到两眼发红的刺绣了。
周围人都在劝她,就嫁给这个书生吧,以后能过上好日子,但是她还在犹豫。
这种纠结被颜可欣完完整整的演绎出来。
导演看完,忍不住好奇的问,“你怎么演出来的,刚才是怎么想的。”
颜可欣眨眨眼,“我就想,我们学校当初有报送的名额,还是F大呢,但是我的成绩能考上B大和Q大,我那时候就很犹豫,是直接保送然后快乐的玩,还是辛苦一点,高考考B大或者Q大。”
导演一噎,低头看了看她的简历,摆摆手,“行吧,我懂了。”
学霸的困扰嘛。
这一出结束,作者好奇的看过来,问道:“你觉得慧娘做的这一切值得吗?她错过了最好的年华,最终没有子嗣,晚年只能收徒,而去世的时候也只有几个徒弟守着她。”
颜可欣笑了下,“她觉得值得吧。其实我觉得她心里有一种执念,年少的时候因为不是男孩不能学习家传的手艺,哪怕父亲病的快要死了也不能,等到父亲要死了,也只是给她一本祖宗传下来的手札。”
“她的执念,或许想要证明我虽然是女子,但是也能将这一门手艺发扬光大,不让它消失在人世间。而她的一切都在为这个做努力。”
“或许,在那个时代,她放弃了一个很好的说亲人选选择了这样的人生是让很多人惋惜的。但是那些人不是她,怎么知道她的选择对或者是错?结婚生孩子不是女人唯一的归宿,这个慧娘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