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此话,众人皆是微微一愣。</p>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p>
红夫人细细念叨着这句话,美目之中只放出异彩来,“就此一句,竟道出了修行的真谛,妙极。”</p>
陈寿也是连连点头,“能写出这种诗词的人,必定也是有大气魄之人。”</p>
几人对视一眼,快步往前走。</p>
不多时,就见山顶上一模样俊俏的小姑娘裹着一件白色的棉袄坐在一块石头上迎着冷风读书,声音郎朗。</p>
此时她已经换了一首了。</p>
她读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崇岭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p>
高远闻此词顿只觉胸中豪迈,不自觉转头望向这万里冰封的荒原。</p>
隐隐感觉胸中一句话需得吐出来,不吐难快。</p>
可思索了半晌,却没想到一句妙词来,最后悻悻摆了摆手,硬生生将心中的雄心壮志压了下去。</p>
此乃心境的突破,却没想败在了文化程度较低这一栏里。</p>
转而,他开始有些小小的恼火,却只放在心里,没让其他人看出来。</p>
此时小李钰也已经注意到了来人,起身拍了拍肩上的雪花,看向他们,道:“你们好,敢问你们是来供奉香火的吗?我可为你们引路。”</p>
红夫人对这模样俊俏又极有礼貌的小姑娘喜欢的紧,走上前去在小李钰面前蹲下,裹了裹小李钰的衣裳,问道:“小姑娘,这么冷的天在外面,不冷吗?”</p>
小李钰摇摇头,“不冷。”</p>
若是凡间如这种年岁的小姑娘,必定已经冻得手脚强硬。</p>
可小李钰不同,虽没有修习过功法神通,但在山上常年饮用张启手杖上结出的露珠儿,老白又时常掏出一些沾染灵气的新鲜东西供大家品尝,因此,如今小李钰的身子可比普通人要高一头来。</p>
又穿着棉衣,于此冷风之中自然是感觉不到多少寒意。</p>
红夫人又问道:“小姑娘,刚刚的诗词是你写的吗?”</p>
高远冷哼一声道:“这不是废话么?寻常小姑娘哪里能写出来此等诗词?”</p>
红夫人略显不满,但未曾多说。</p>
小李钰回道:“确实不是小钰写的,这些是大哥哥写的。”</p>
大哥哥?</p>
红夫人想起曾听人说起过于三圣山上还有一侍奉土地老爷的年轻人,就问道:“现在那大哥哥还在这里吗?”</p>
小李钰摇摇头,“大哥哥去永和县了。”</p>
永和县</p>
红夫人回头看了众人一眼,就见众人面上也是略显惊异。好似听那县令说起过三圣山上的小仙师到了永和县,但众人确实没有与其碰过面。</p>
就算是凡人,能写出此等诗词,也可与其结识一番。</p>
更不用说此人也是修行中人。</p>
修行中人的眼界与凡人不同,凡人以为高的东西,其实在修士眼中算不得什么。</p>
若是能有此气魄写出此等诗词的修士,则更是令人吃惊。</p>
红夫人看着小李钰手中拿着的那本书,问道:“小姑娘,可以让姐姐看一看这本诗词吗?”</p>
“诺,给你。”小李钰将其递给了张启。</p>
红夫人小心接过看着小李钰翻开的这一页。</p>
“沁园春.雪。”</p>
接下来就是小李钰方才念的那一句。</p>
红夫人微微皱眉,她总觉得这首诗词应当还有一部分,怎么就突然断了,让人难以捉摸。</p>
再翻开下一页,红夫人微微一愣。</p>
其上写着:</p>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p>
红夫人呆愣许久,忽鼻头一皱,竟泪下两行来。</p>
她很快抹了脸上的泪痕,看着小李钰笑道:“这也是那大哥哥写的吗?”</p>
小李钰点点头,“这一本都是大哥哥写的。”</p>
此时红夫人没有继续往下看的心思,将其合上递给小李钰,又问道:“你家大哥哥是什么时候去永和县的?”</p>
“昨天。”</p>
红夫人忽想起那日晚上于客栈灯火之中望见的那行走在永和雪夜的萧瑟人影,心中一动,欲结识的心情也愈发重。</p>
陈寿见红夫人出神,问道:“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p>
“回大伯伯,我叫李钰。”</p>
众人一愣,没想到要寻的小姑娘此时就在眼前。</p>
高远跻身往前来,道:“你就是李钰?”</p>
小李钰点头道:“正是。”</p>
“那可太好了,这是你爹给你的手信,让你跟我们回一趟永和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