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还是蛮看重生活工作平衡的。记得前年有一段很忙的时间,倪可依旧坚持要去郊区过周末,为此彼得还有点不愉快。</p>
倪可告诉彼得,那是自己保持创新的来源之一,彼得摆明一副“我就看你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别扭脸色。</p>
周一过来上班,倪可灵感爆发,一下子解决了好几个疑点难点,证明了一下自己,后来彼得就不再质疑她对休息的需求了。</p>
随着实验室效益越来越好,彼得的工作狂毛病有所缓解,两人在这个不同点上的矛盾大大减少。这会儿找自己,会是啥事情呢?</p>
倪可走进办公室,彼得很高兴,招呼她坐下。桌上居然有茶,倪可有点意外,彼得向来是咖啡动物,觉得茶这东西太寡淡,还说“怕是永远欣赏不来”。</p>
嗯,变化,看来自己要多留意一下导师,说不定有新发现。倪可暗暗地想。</p>
“来,这是白茶,尝尝。”彼得说。</p>
居然还是白茶?“老师,这种茶比较清淡的。”</p>
“是的,但是回味非常舒服,我朋友推荐,我觉得不错。”</p>
那这位“朋友”不简单了。</p>
两人喝茶,倪可观察彼得的手势,看来是经过专业调教的。</p>
“我手头有个事儿,一会儿要去编程操作室。老师找我来是?”</p>
“不急不急,休息一会儿效率更好,我还是跟你学的呢。”彼得笑眯眯。</p>
倪可也笑笑,微微分析了一下彼得变化的原因:一个是客观原因,随着实验室工作步入正轨,彼得压力小了许多,人自然也放松许多;另一个应该是主观原因,但这个主观原因有客观影响因素,这因素听起来是个人,而这个人肯定不是自己。</p>
出于尊重,倪可又喝了两杯茶,然后暗示性看了看手环上的时间。自己向来喜欢工作生活平衡,同时追求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两者相互支持但不能混淆,工作时间品茶,倪可觉得浪费时间了。</p>
彼得见状立马知趣,告诉她原因:“我接到一个大学的授课邀请,时间上冲突了,所以想请你去。”</p>
倪可果断摇头。怎么说呢?也不是自己矫情、傲娇、清高之类,对于像喝水一样简单东西,要费劲的分析、拆解讲给别人听,别人还不一定能听懂,是件很没成就感的事情。</p>
“哎呀,这也是很重要的宣传工作,对学术交流研究也有帮助。”</p>
“这方面您比较擅长,如果时间不方便可以改时间。”倪可提出另外的解决方案。</p>
“是CX大学,知名学府,怎么好让人家改来改去的。”</p>
倪可看看彼得,听这口气应该之前改过时间了,彼得最近很忙吗?</p>
“帮帮忙吧,神奇小女侠。”</p>
好吧,连这个外号都叫出来了。有段时间,倪可非常喜欢超级英雄神奇女侠,特别迷那个真言套索,还在实验室里倒腾过,想做一个出来,被彼得知道,就开始叫她“神奇小女侠”。</p>
后来倪可就提意见了,觉得科学工作场所要严谨点,不能叫外号,彼得认真接受,只有在求她帮忙的时候,用讨好的语气叫,时间一长,变成心理暗示,也成了两人间的一种默契。</p>
“这种事,就一次?”倪可跟彼得确认,她可不想没完没了,“而且万一讲的不好,可别怪我。”</p>
“不会的,你讲慢点就好了,对学生要耐心。”</p>
倪可想了想,没说话。</p>
离开彼得的办公室,倪可脚下拐弯,来到他助理办公桌前,压低声音:“嘿小鲁班,你老板最近有些什么特别安排吗?”</p>
“我、我不叫小鲁班,我叫陆攀。”助理脸红了。</p>
倪可暗自好笑,总算找到个比自己还容易脸红的。</p>
当时彼得找助理,还是她帮忙挑的。一群人中,去除摇曳多姿、妩媚婀娜的麻烦一类,剩下的就两名男生,另一个很外向,背景也更好,但倪可通过测试,觉得陆攀更合适做这类工作。</p>
“好的好的,快告诉我,你老板最近三个月的行程。”</p>
“整体看来没什么特殊的,跟投资方定期会议、出差、讲课、泡实验室,不过最近加班少了,旅游多了两次,都是短途的。”</p>
嗯,这个工作狂人多了工作以外的兴趣了?再观察一段时间。“谢谢你,小鲁班。”</p>
“我说了……”</p>
“我知道,陆攀。谢谢,回见,陆攀。”</p>
来到编程操作室,倪可的注意力很快回来,调出王小姐的数据,开始解码工作。</p>
针对完美主义和选择纠结,满墙的数据不断变化,分开、组合反反复复,终于慢慢开始变得简单。留下核心数据团,倪可露出满意的笑脸。</p>
稍事休息,倪可开始编码,这是核心步骤,也最为复杂。倪可的双手在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不同明暗的光体结构中穿梭,时时注意墙体数据板上的指数变化。</p>
助理告诉王小姐,结果模拟评估要做十次左右,但为了找到新的程序编码,这里的计算和比对要做几万次甚至几十万次,王小姐这种情况还会更多些。这一步多花时间,保证质量,后面的结果模拟评估只是验证,可以简单点,十次左右就够了。</p>
考虑喝茶耽误的时间,还有八卦,今天倪可不准备一下子找到最合适的编码,有了雏形后便停下来,看了看时间,正好下班。一切按计划进行带来的皆在掌控的感觉,不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