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小鱼看着眼前壮观的战争,秦国此时无疑处在劣势,虽然薛小鱼的内心无比煎熬痛苦,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历史。薛小鱼从未在秦国历卷见到过这样的描述,但薛小鱼对于这样程度的心灵历练却是不少。这种程度的历练绝对不能提升薛小鱼的心性,薛小鱼反而好奇的揣摩起真正历练在哪里,心性历练从来都因为其中的未知而让人恐惧。
正阳因时偏居起,落霞承运断人肠。半日的功夫终于将近,在公主最后的弥留之际,她用尽浑身的力量回望,似乎在远方感知到了什么,那一抹希望在留恋与欣慰的眼眸里滑落。
远方,一个悠远的声音齐唱: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死不为休。那声音之后,一展巨大的白鹰旗自天边出现,在场所有的人都停下了步伐,那白鹰旗看着残破不堪,扛旗者披头散发,身上的战袍也已经破败不堪,身后只有三千余人,每一个将士的战袍都被血痂侵染,所有将士皆以提刀横枪一副要开战的模样。那扛旗的中年男子只是用了七八步便跨过了千里的距离,转瞬便到了公主面前,他单膝跪在公主面前,先用自己的修为锁住公主正在流逝的魂魄,然后用颤抖的声音道:“吴道子帅三千鹰卫归国守土来迟,还请公主降罪。”
公主强撑着身子靠在古琴之上,在吴道子的帮助下喘息着重气道:“吴先生乃是大功之人,有何罪之有,还请先生莫要为我这将死之人浪费灵力,这里还需要吴先生主持大局,先生莫要因小而失大。我将不久于世,奈何吾弟年幼,尚不可断事,当下只求吴先生能够替我应下三件事,我才好安心去见爹娘,否则我更愧对秦国这些赴国的将士。”公主看着吴道子的点头应允,她的心里终于放下重担,于是继续缓缓道:“其一秦国永不追究此次诸国相扰之事,百日退出秦国十三州者,秦国愿再与其修好;其二秦国愿闭关锁国,只余十三州之地,其余州地秦国不驻守、不委任,愿与诸国和平相待;其三秦国愿再与诸国修好,三百年之内秦国将不起战事,以明秦国无争之心,先生这三件事乃是秦国当下之本,还望先生务必应我。”
吴道子看着眼前这个已是花开欲凋的公主殿下,他如何不知道公主殿下的良苦用心,唯有忍当下之辱,方才能成将来之兴。而这时两位殿下也被带到这里,见此情景两位殿下早已抱着离世的公主哭成了泪人,年龄稍长的男孩一脸祈求的望着吴道子,他恳求眼前这个姐姐无比重视的长辈能够救下姐姐。
吴道子却只能以沉默来应答,那个叫政儿的孩子猛然站起身子望着眼前那些尸骨,看着早已经筋疲力尽的将士,又看了看一副犹豫不决不敢向前的诸侯军问道:“姊于何罪?姊于何罪?”他又一次望向吴道子,他希望吴道子能够杀尽眼前的敌人,来为姐姐报仇,而吴道子又用摇头回绝。
于是那个叫政儿的男孩直勾勾的看着吴道子,他有些吃惊眼前的这个家伙居然并不想为自己的姐姐报仇,他看着吴道子远望的眼神,喝骂道:“汝负吾姊,汝于敌何异?”于是他愤怒的拔出姐姐腰间的佩剑跌跌撞撞的向着前方跑去,就是这些人害死了姐姐,他一定要为自己的姐姐报仇,他要斩尽敌人,可惜无论他如何大声呼喊,如何苦苦哀求,秦国的将士只是向着静台的跪下,他们如木桩沉重。而诸国的将领们却畏惧吴道子和他的三千鹰卫,他们都知道这些人是从哪里归来的,而要想从那里回来又要经历什么,此时他们亦是一动不动的等待事态的发展。
于是在大雨磅礴中,在泥泞坑洼的地面上,男孩只跑了数十步便栽倒在了雨水里,悲愤、屈辱、无助掏空了男孩所有的力气,他挣扎地爬向前方,口中一直念着“阿姊何罪,阿姊无罪却殆,尔等有罪,尔等大罪能活,天无公道,天无公道……”
而另一个年龄稍小的男孩却跪在地上,不停的拉着吴道子的衣袖,央求哭诉:“求先生救救阿姊,求先生救救阿姊。”
薛小鱼看着眼前的场景,她十分痛惜眼前的这两个孩子,他们在一个不该有的年纪经历着不该有的悲痛,看着眼前早已力竭却仍旧爬向前方的少年不觉有些怜悯。于是小鱼伸手就想抚慰这个可怜的孩子,但手刚触及到那个男孩,一股绝望悲痛但又带着血腥杀戮的情绪直接冲进了薛小鱼毫无防备的脑海里,连男孩口中一直嘟囔的“阿姊无罪”也变成了“屠绝四方”,无数的负面情绪开始不断的冲击着薛小鱼的神识。
原本只是有些怜悯同情的薛小鱼,却突然变成那个声嘶力竭却无人帮持的孩子,薛小鱼不停的暗示自己只不过是在经历一场历练,但是那种深入灵魂的无助,身边所有的人,无论是敌人还是朋友,仿佛都在嬉笑着这个逞强的男孩。无数的嬉笑声不断的冲击着薛小鱼的脑海,她的眼皮越来越重,神识也越来越迷离,仿佛只有归入那个死寂的深渊才能够救赎自己的灵魂,于是薛小鱼的神魂开始向着那个死寂之地游去。
二子并作又何畏于强人,数人之勇亦敢称雄,天日昭昭,不能鸣冤于天地,七尺之剑必报亲姊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