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嬷嬷忍着不让眼里的泪水流下来,轻轻的说,“小姐的心意,老奴都省得。”</p>
张氏紧紧握住刘嬷嬷的手,终于像个孩子般,放声痛哭。断断续续说道,“嬷嬷,我对不起你,可是我别无选择。那顺天府,是什么地方,我实在,不忍心,送你去遭那份罪。”</p>
刘嬷嬷点点头,道,“老奴都明白,小姐不必自责。都是老奴连累了您。”</p>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于丹青便同于文正上了同一辆马车,往皇城而去。</p>
经过顺天府衙门时,却见衙门门口围了许多人,马车根本通行不了。</p>
于文正掀开窗帷,吩咐卫福,“去看看怎么回事。别误了上朝时间。”</p>
卫福应声,忙跳下车辕,扎进围观人群里,一直挤到了最里面。</p>
此刻顺天府的大门还没开,门前台阶下,躺了一个婆子,身体已经僵硬了,头发凌乱的遮住了整张脸,身旁放了一封信,信封上面赫然用鲜血写着几个大字:顺天府尹陈大人亲启。</p>
卫福纳闷的盯着那人,鬼使神差的,居然上前挑开了她脸上的乱发。</p>
待那张脸露出来时,他屏住了呼吸,呆呆的看着她。这不是张氏身边的刘嬷嬷又是谁?</p>
他匆忙将头发又给她盖了回去,然后跑回马车处,站在窗口,微微颤抖的将事情禀告给了于文正。</p>
于文正下意识的转头看向坐在一旁的于丹青。</p>
于丹青双眼圆瞪,惊诧的看着卫福。悟清之事,就此了结?</p>
一时间,她不知自己是何心情。</p>
于文正略一沉吟,便吩咐卫福,“你去敲门,让人将她连信一并抬进去。”</p>
卫福速速的跑了过去,那些人见又是此人,便自发让出一条道来,他微微点头,便跑到门前,握住那沉重的门环开始敲门。</p>
很快,便有一位衙役出来,卫福说明来意后,那名衙役又喊了两名同僚,这才把刘嬷嬷抬了进去,围观的人群也都散了去。</p>
马车平缓的继续前行,直到稳稳的停在了宫门前,于文正才睁开了双眼,看了看还在闭目养神的于丹青,轻声喊道,“青姐儿,到了。”</p>
于丹青立马睁开了眼,朝于文正点了点头,整理了一番仪容,这才下了马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