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六公主笑眯了眼。</p>
于丹青掀了掀眼皮,咕咚一声整团儿咽了下去,似真似假的笑道,“娘娘做的,再难吃我也觉得好吃。”</p>
六公主摇头笑笑,怜悯看着她,“我给母妃说过多遍,这么多食材混一起,味道定怪,放个两三样意思意思便好。她非说,祈福祈福,心诚方灵,容不得半点马虎,必得日日现蒸现食,佛主可都看着呢!”</p>
于丹青点头,“德妃娘娘信佛,自当要求严苛一些。”</p>
六公主抿唇闷笑,勺子抬起作势要舀,望着她问,“那,再来一口?”</p>
于丹青轻咳两声,双手合十闭目念道,“祈福祈福,心诚则灵,今日初三,再有十三口,我们必将功德圆满!”</p>
六公主愣了下,突然“噗”出一声笑,把碟子勺子放回了桌上。</p>
永显帝有令,楚静认祖归宗须办得热热闹闹,于夫人便按于丹青信里所吩咐的照做了。</p>
初四一大早,她便派人去请于氏族长,请于氏族谱,以及十六名于氏长者代表来于府主持典礼。</p>
谁知,随同这十七人来的,还有另外两三百名族人,乌乌压压把于府门前堵得水泄不通,个个笑呵呵说,怕她人手不够,累着了,来看看可有帮得上忙的。</p>
于夫人面不改色的笑着将人全部迎进了府,只微眯的眼角泄露了她心头的寒凉。</p>
老爷走后,她一介妇人撑着整个于府,这些于氏族人,不是找她要银钱贴补官场开销,就是找她要银钱周转生意,更有甚者,直接逼她交出于府产业,说她一介女人管不好这偌大的家业,收归族里帮忙打理,那番嘴脸,她至今记忆犹新。</p>
她和于香媛死活守住了老爷的家业,却成了于氏满族的敌人,自此,于府门槛再无一个于氏族人的脚印。</p>
然,初一那日,于丹青回了趟于府,她从皇城回府时,便见府门外站了许多人,走近一看,才知全是于氏族人。</p>
世态炎凉,大抵便是如此。</p>
昭文殿内,于丹青正懒洋洋歪榻上养着,收到于夫人的传信儿——楚静认祖归宗仪式已筹备妥当,请她回府观礼。</p>
同时收到此信的,还有永显帝。</p>
不过,他当然不可能亲自前往,一来身体不适,二来……糟心!</p>
于是,这任务便落在了福万全身上——带楚静去于府行礼。</p>
皇城宫门外,于丹青下了软轿,正要上马车,忽听身后有人尖着嗓子唤,“娘娘!太子妃娘娘!”</p>
她动作顿住,站在脚蹬上转身望去。</p>
不远处,福万全指挥两名宫娥把一个衣着光鲜,形同木偶的女子扶进了马车,这才朝于丹青跑来,施了一礼,眼睛笑成了一条缝,“娘娘这是去于府呢?”</p>
于丹青略微一笑,“公公也是?”顿了顿,看向那女子坐的马车,“那是,长公主?”</p>
福万全颔首,啧啧唏嘘两声,小声说,“娘娘有所不知啊,腊月二十九那夜起,皇上便命长公主在凤坤宫陪伴皇后,公主本就受刺激过大,情绪不稳,听闻皇后伤了疯了后,精神愈发不济,要么如现在这般呆滞木楞,要么突然惊恐大叫。”</p>
“这么严重?”于丹青真有些吃惊。</p>
楚静平日看着挺清高冷傲,不曾想,心理承受力竟这么弱?</p>
福万全点头,四下张望一番,越发小声了,“在凤坤宫时,饮食起居全是奴才派去的人在伺候,公主倒是没怎么闹腾。待会儿到了于府,她便是于府的小姐,奴才可不能再伺候着了,还请娘娘多费些心,莫要让公主失了仪态。”</p>
于丹青听完这话,多看了这大太监一眼,吩咐丁兰,“把长公主请过来。”</p>
丁兰应是,麻溜儿的过去把人扶到了于丹青跟前,双手不着痕迹的将长公主的两手牢牢控制住。</p>
长公主看到于丹青时,神色呆滞片刻,蓦地双臂一扥,却没能扥出丁兰的掌控,当即怒斥,“你干什么?!”</p>
于丹青垂目淡淡看着她,“你认得我?”</p>
“哼!”长公主怒哼着,又是一扥。</p>
她怎会不认识她?!</p>
她落得今日地步,都是她害的!</p>
于丹青看看天色,离典礼吉时已是不远,遂开门见山说道,“楚静,不管你真疯还是装疯,都给我记好,这是唯一能救你的办法。我知道你无辜,你有怨有恨,但没办法,事情发展至今,必须有人做出牺牲。你今日乖乖去于府认祖归宗,完事后便能回长公主府陪你孩子,或安稳生活幸福一世,或静待时机图谋报仇。如若不然,你长公主府上下几百条人命,只有一条路。”说着,食指用力往地下一指,眸眼含冰扫她一眼,撩起帘幕便上了马车。</p>
帘幕被人猛地甩下,厚实的布脚卷扬飘起,漫出一片枣红。</p>
“你——”长公主本能往后退了半步,眼底生火,愤恨瞪着那方迅猛翻飞的帘幕。</p>
丁兰把长公主交给福万全,一言不发钻进了马车。</p>
福万全打量着长公主精光四射的眸子,吊着眼皮朝她一甩拂尘,拖着长长尾音哼道,“于大小姐,请吧?”</p>
长公主额角青筋高胀,沉怒笃笃的眯眼扫过他,一拂广袖,卷一袖凌厉寒风,大步回了来时马车。</p>
本书由沧海文学网首发,请勿转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