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子谦面露讶异,不解她为何有此一问,还是如实答了,“三批都是素黑劲装,不曾蒙面。第一批,启程次日清晨,涪水镇山路,十六人,刀剑长枪弓箭有之。第二批,第四日夜里,百木镇客栈,十一人,刀剑弓箭暗器。第三批,昨日夜里,平梁县山间,二十四人,刀剑弓箭,还有滚石。”</p>
唐夫人打量着于丹青的神色,心头没由来的一阵发慌,“可是有何问题?”</p>
于丹青思忖着开口,“我也不知。只是……时间上有些不对。假设都是陈映茹的人,就是她在赏赐手镯前,便预谋到你会回京,所以早早的沿途布下杀手。那时,我不在北境的消息应该还没传出,那么,她的目标就不是我,而是表姐和你。但是,有些说不通。若她的目标真是表姐和你,在京城时便有大把的机会,即便要靠赏赐手镯,也早该行动了,何必拖到临盆那几日?生产这事,说不定就提前几日了。所以,她的目标应该还是我。”</p>
唐子谦眼神一动,接口道,“若目标是你,她不会派人伏击我,并且从知道你不在北境,到布下第一批刺客,时间太紧。所以,你怀疑主谋另有其人?”</p>
于丹青点头,“启程次日,你离驻军地不远,还在西延昌盛三国边境附近,我怕是——”</p>
说着,她突然顿住,皱眉看向沈嬛。</p>
沈嬛缩了缩脖子,往唐子谦身后躲了点儿,“看,看我做什么?”</p>
于丹青扯扯嘴角,“没事。”转头对唐子谦道,“表哥,昌盛内战后,我在京城见过智源老道,他的目的似乎是想天下大乱。我想,你可以给大舅传封信,让他留意西延和昌盛镇南王。”</p>
唐子谦回想起关于智源国师的那些事,冷嗤一声,点头应下。</p>
一行人心事重重离开了墓园。</p>
次日。</p>
初六,议政殿开朝。</p>
繁复的开朝典礼之后,永显帝向朝臣公布了永寿园一案的梗概。</p>
鉴于皇城禁军多是高门子弟,与朝中重臣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朝臣家眷亦多有伤亡,是以,瑞王又向众人说明了案件细节。</p>
朝臣听罢,皆是感叹连连。</p>
言皇上公正无私,关爱臣民,实乃大永百姓之福!</p>
言太子妃心系臣民,正气大义,思虑周全,行事稳妥!</p>
言皇后一世贤名,只叹爱女心切,踏错一步,着实令人扼腕痛惜!</p>
实际上,初五上午,宗人府里的事和陈皇后的处决,便已传进了各权贵之家,但永显帝没发话,谁也没敢往外声张。</p>
今日,永显帝于议政殿宣布了此案,众人谈论起来自然毫无顾忌。</p>
是以,散朝不久,帝京城便一片哗然,百姓唏嘘不已,人人谈论着,叹息着,消息乘风破浪般朝天下飞散。</p>
第二日早朝前,许久不曾上朝的陈皇后之父英国公负荆跪于议政殿大门外,待永显帝坐上龙椅后,在一众后生晚辈怪异的眼神中,额头触地,浑厚苍老的声音高高扬起,“老臣惶恐!老臣有罪!老臣教女无方,造下此等冤孽,吾皇大度,未予问责!老臣却不可自饶!恳请皇上褫夺英国公封号,赐老臣庶民之身!”</p>
龙椅上,永显帝转动扳指,沉目看着,未置一词。</p>
随即,便见国舅爷陈栋出列,朝永显帝一抱拳,跪了下去,痛声道,“家妹犯下如此大罪,微臣实愧对皇上,无颜面对同僚!”取下头冠,双手捧于头顶,又道,“微臣自请辞官归田,望皇上恩准!”</p>
永显帝皱眉,仍未言声。</p>
片刻后,于静的公公翰林院大学士曲广站了出来,朝永显帝拱手,“微臣近来身体不适,于翰林院事务已力不从心,微臣自请辞官休养,望皇上恩准!”</p>
永显帝抿着嘴点了点头,袍袖一摆,“都起吧!朕准了。”</p>
本书由沧海文学网首发,请勿转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