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是非成败转头空十一(2 / 2)

鬼马刀虽然不希望鱼鹞子同行,但是却也不愿意留他自己在这危险境地,但是相劝却又不能,只得作罢。

鬼马刀走到门前转头看一眼那落魄乞丐,虽然不知道此人到底是谁,但就他总觉得这个乞丐绝对不简单。此时乞丐却已经从沉睡中醒过来了,却还是傻傻呆呆的,但是一双眼睛却明亮,脸上却显露微微一笑。

秋紫衣踏出客栈,却又返身回来,捡起断成两截的断剑,翻身上马跟着鬼马刀和刀清风长奔而去。

一炷香功夫未到,只听的“轰隆”一声巨响,天空却忽然一道霹雳响过,一道闪电将天际劈成两片,也将客栈门前的那棵树劈成了两半。

没有任何预兆,瓢泼大雨倾泻而下,一眼远望去,整个天地间都成了一片的混沌世界。似乎只有这间客栈里发出微弱的光,这里就似乎成了最后避风的港湾。

天已经完全被黑暗所笼罩,但是雨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雨水顺着房檐顺流而下,就像是一道道湍流的水柱,冲击着北方这干旱贫瘠的土地。

店掌柜和伙计小强早已经将客栈中破桌烂椅收拾停当,将那些打烂的破酒坛都清理出去。

癞头喇嘛和苦和尚灵道姑三人脸色阴沉,就像是外面的天,坐在正冲门前的那张桌椅上喝酒,并不说一句话。客栈中沉闷的可怕。鱼鹞子拣一张靠墙角的桌椅独自坐下来,他的脸渐渐恢复了血色。他一直焦虑的瞧着门外,他希望自己要等的人能快些来到,和鬼域的人同在一间客栈中让他感觉到不舒服,一种压抑到窒息的感觉。

落魄乞丐就窝在了后院马棚的一堆稻草上,看着雨水冲刷着整个世界,顺手抓起一把稻草,去喂那匹老马……

雨水无情得洗刷着整个大地,但是乞丐却感觉到很是温馨。马儿就像是他的朋友。这一刻,是完全属于他自己得……

黑暗中,一队身穿甲胄有些疲倦的兵士从科尔沁的方向骑马而来,他们的衣衫早已经被大雨浇湿,但是他们的腰杆依然笔直。

为首两位身穿甲胄,正是多尔衮和多铎,两个人虽然撑着伞,但是衣衫还是没能够幸免,被雨水打湿。两个人却还是谈笑风声,根本就没有将恶劣天气当成事。身穿华服的脸上却有一道小刀疤,一脸严肃的海刀穿着蓑衣,带着一顶破旧得斗笠,就驾着一辆宽大的马车行驶在这条泥泞不堪的路上。

这间小小客栈就像是一个避风的港湾,让所有人都看见了光明。微弱的光照射而出,却让人感到无限温暖。

多尔衮和多铎跳下马背,右手一挥,身穿甲胄得一队兵士就如卫士一样站立客栈四处。

多尔衮走近马车。海刀跳下马车,站立在多尔衮身旁,附耳悄声道:“十四爷,客栈中有隐隐的杀气,我们还是小心为妙。”多尔衮穿过雨帘,透过残破得门窗,早已经看见了客栈中癞头喇嘛等三人。

多尔衮得心底也是不安,但是赶了几天的路,又遇见罕见的大雨,所有人都已经淋成了落汤鸡。所有人都需要休息,尤其是大玉儿,她是科尔沁寨桑贝勒的女儿,又是后金大汗大福晋哲哲的侄女,乃是千金之躯,受这几日颠簸,也已经有些怨言。若是冒雨继续前行,怠慢了大玉儿,恐怕皇太极责骂。若是留此过夜,心中却也隐隐感到不安。

多尔衮看看一个个的满洲八旗将士,每个人的腰板还是挺的笔直,就像是一杆杆的枪。他的心里却感到万分欣慰,这些都是他自己亲自训练出来的只听命与自己,也只属于自己的死士兵勇。

多尔衮思虑万千,左右为难。他最后还是下令道:“今天就在此处休息,明日一早赶路去盛京。”海刀点点头,他也已经淋了几个时辰的雨,他的脸被雨水冲刷的无血色,衣衫紧紧贴着胸前,但是他的眼睛却依然犀利。

多尔衮低声开口问道:“血娘子和唐突什么时候能够到达这里接应我们呢?”海刀望一眼远处的黑夜,开口道:“他们接到飞鸽传书,应该就已经启程。如果不出意外,今夜就能够到达。”多尔衮深吸一口气,心中却还是不免担心,无奈的默默点点头。

多尔衮多铎海刀三个人就踏入了客栈,刚刚踏进客栈,癞头喇嘛却一个翻身跃过他们就立在了门前,就像是门神一样怒目注视着门外的兵士,兵士们想要上前却又不能。

苦和尚站起身,左手持罗汉棍,右手单掌合十道:“阿弥陀佛,真是脚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多尔衮,我们久等你多时了。识相的乖乖的留下传国玉玺,老衲感念苍天好生之德,可以放你一条生路。如若不然……”话未说完,一掌打在那张木桌上,木桌“咔嚓”一声就震碎了。

掌柜的并不清楚江湖恩怨,更不知道传国玉玺是何物,但是他的心却在刺痛,一天之内,已经打烂了两掌桌子,不知道自己的生意如何经营下去。活计小强也是目瞪口呆,他久居此地,知道这身甲胄都是满洲后金国的将士,但是却不知道为何事端都出现在客栈中。魁梧大汉旺财手提大菜刀就转出厨房,一副欲要与人拼命的样子,但是见到面前的一切又让他吓破了胆,慢慢的退回到了厨房里去了。

鱼鹞子却清醒的很,他没有想到踏进客栈的这位身穿甲胄的汉子竟然是满洲后金国的睿亲王多尔衮,他乃是大汗努尔哈赤的十四子,是皇太极的同父异母的亲弟弟。他更没有想到苦和尚等人在此等候的竟然就是多尔衮,而且就是要取得多尔衮手上的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为中国古代皇帝信物。

相传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获得和氏璧,将其琢为传国玉玺,命丞相李斯在和氏璧上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由玉工孙寿刻于其上。后为历代王朝正统的象征。

据传,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帝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人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此失落。而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自始,其随江山易主凡不下十数次,尽尝坎坷流离之痛楚。秦王子婴元年冬,沛公刘邦军灞上,子婴跪捧玉玺献于咸阳道左,秦亡。传国玺归汉。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时孺子婴年幼,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遣其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詈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及莽兵败被杀,禁卫军校尉公宾得传国玺,趋至宛,献于更始帝刘玄。更始三年,赤眉军杀刘玄,立刘盆子。后刘盆子兵败宜阳,将传国玺拱手奉于汉光武帝刘秀。至东汉末年,宦官专权。灵帝熹平六年,袁绍入宫诛杀宦官,段珪携帝出逃,玉玺失踪。至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雒阳。某日辰时,兵士见城南甄宫中一井中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见投井自尽之宫女颈上系一小匣,匣内所藏正是传国玉玺。孙坚如获至宝,将其秘藏于妻吴氏处。后袁术拘吴氏,夺玺。袁术死,荆州刺史徐璆携玺至许昌,时曹操挟献帝而令诸侯,至此,传国玺得重归汉室。

汉献帝延康元年,献帝被迫“禅让”,曹丕建魏,改元黄初。乃使人于传国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以证其非“篡汉”也,实乃欲盖弥彰。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司马炎依样而行,称晋武帝,改元泰始,传国玺归晋。晋永嘉五年,前赵刘聪俘晋怀帝司马炽,玺归前赵。十九年后,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玺。更别出心裁,于右侧加刻“天命石氏”。又二十年,再传冉魏,后冉魏求乞东晋军救援,传国玺为晋将领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首都建康,由此,传国玺乃重归晋朝司马氏囊中。

南朝时,传国玺历经宋、齐、梁、陈四代更迭。开皇九年,隋文帝一统华夏,传国玺遂入隋宫。大业十四年,隋炀帝被弑于江都,隋亡。萧后携皇孙政道携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唐初,太宗李世民因无传国玉玺,乃刻数方“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聊以**。贞观四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皇孙政道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太宗龙颜大悦。唐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唐天佑四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建后梁。十六年后,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转归后唐。又十三年后,石敬瑭引契丹军至洛阳,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玄武楼自焚,传国玺就此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