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嗒。 </p>
第一簇带着火药的弓箭射空了,砸在逐安脚边,弹起了一点火星,而后,无数流矢随之而来,攀上城楼,也撕开了漫漫长夜,黎明将至,却不再有以往的宁静。 </p>
以往的晨光,总是让人觉得充满希望,然而今天却只能被战火掩埋。 </p>
城墙头很快就架起了盾甲,阻挡着匈奴的箭矢,砸在盾面上砰砰作响,逐安同渡鸦拦截着漏网之鱼,虽攻势劲猛,但并未奏效。 </p>
荣达见弓箭没用不由皱眉,若是一直困于城中,实属不利,还是得另寻他法,尽快出城。 </p>
转念一想,荣达当即打了个手势下令道:“弓箭手给我继续攻击,掩护后排攻上城墙!” </p>
攻守博弈,墨守成规,虽然只是一座小小的城楼,然后,城上一旦死守,强攻总是要难些的,更别说直接攻门而出了。 </p>
他们计划潜入坞城的时候,本就为了避开朝月军耳目而格外小心翼翼,所以,除了在身上捆满了火药,拿上了自己的武器外,也就只剩一颗同归于尽的心了。 </p>
(PS:久违的小知识补充。1墨守成规是个很常见的成语,现在释义为贬义,然而最开始的典故却是形容墨子守城,其实城墙这种防御工事早在原始社会之时便已经出现了,并且越来越高大与坚固。既然有了城墙,必然就会有人想着要攻破它。中国最早的攻城法其实非常直接——攻门,这便给进攻者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著名的军事家孙子也不得不感叹,攻门难度太大,但当攻城成为必须之时,古代的军事家们也就不得不开始思考如何解决“攻门难”的问题。于是思路有二:降低攻门的难度;不攻门转用其他办法。而春秋时代以后,除了攻城战法的发明与应用之外,最大的一点就是攻城器械种类的增加及更为广泛的应用。这实际上也体现了军事家眼中“攻城”这一概念转变——不再局限于“攻城等于攻门”了。我国古代,攻城器械的功能可以大致地分为四种:进攻准备;掩护士兵;破坏防守设施;强行登城。而这四种功能则对应着不同的攻城器械,比如,填壕车、攻城槌、吕公车,床弩,云梯等。在《墨子·备城门》列出了十二种攻城器械与战法:临、钩、冲、梯、堙、水、突、穴、空洞、蚁傅、輼及轩车。其中除了介绍攻城器械以外,还介绍了几类攻城战法,而这些攻城器械与战法,在其后也一直沿用并有所发展,感兴趣可以自己多了解一下。 </p>
2关于后文提到的飞虎爪,这也是一种偏小巧的攻城器械,以精钢打造,前边如同虎爪,关节可松可紧,后边坠着长索,可张可缩,其最前一节末端尖锐,犹如鸡爪,可以远距离抓取东西,乃是一种很厉害的暗器,更为精进一些的,钢爪掌内装有机关,可控制各爪,钢爪尾部系有长索,与机关相连。以飞爪击人,只要将长索一抽,钢爪即猛然内缩,爪尖可深陷入肉,敌人万难摆脱。清代时,山西大盗荣康以此闻名,号称“飞爪天王”,后将此技传给天津镖局毛某。毛某艺成后,走镖时竟不插镖旗,只在镖车上悬一飞爪。群盗一见此物,即自行退避。民国以来,武林中所用飞爪已无机关,只是固定的三爪或五爪,多用于爬越高墙,攀爬,把飞虎爪对准石壁墙头等,爪头紧紧扣住岩石,人拽着“飞虎爪”的钢索,前行或向上攀爬。补充知识与正文字数不冲突,感谢!) </p>
所以,哪怕匈奴军中配备的攻城器械多种多样,眼下被困城中的荣达一行人也只能望洋兴叹,不过幸好并非全无办法。 </p>
他们来时,谁也没有料想到能轻而易举进了坞城,所以如何潜入坞城,他们也做了一手准备,带大型的攻城器械过于醒目,于是,为了能应对进不了城,权衡之下,他们准备了飞虎爪。 </p>
毕竟,这是最为简单易携的攻城器械,卷起来别在腰间就能带着走,临行前,荣达让士兵捎上了一些。 </p>
本是为了让士兵爬墙进城,现在却是为了出去,虽然初衷不同,不过俨然派上了用场。 </p>
荣达让弓箭手继续放箭,攻势不减,与此同时,十多个简易的飞虎爪很快随着弓弩射上墙头,牢牢吃进墙砖里,以此为梯,攻城的士卒在火力掩盖下奔至墙根处,通过垂下的绳索如蚂蚁般缘墙而上。 </p>
飞虎爪虽然方便携带,但短处也很明显,容易在向上攀爬的时候被攻击,最直观的应对措施就是在敌军爬上来之前砍断飞虎爪的绳索。 </p>
因此,不待逐安吩咐,渡鸦已经率先指挥道:“快!蛮兵要上来了,快把绳索割断!” </p>
几个沙匪赶紧去割铁爪下的绳索,砍了两刀,绳索没断,手中刀口竟然豁了,翻了铁花。 </p>
沙匪又换了刀试了两次仍是如此,觉得有异,赶紧去求助渡鸦,“老大,这绳子割不断!” </p>
“什么?”渡鸦扑过去,抓起方才被刀割过的地方仔细察看,那绳索股里竟然掺了铜线! </p>
数十股细铜线与麻绳紧紧绞在一起,异常坚韧,普通的刀剑如何能割断? </p>
察觉到他们的意图,荣达冷笑道:“哼,你们当真以为本将没点准备就来?真不知道你们的皇帝怎么想的,竟派一个毛头小子来应战,简直狂妄!本将率兵打过的仗比你活的年头还多,对付你?绰绰有余!”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