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阶段的超导线缆,一方面需要包裹厚厚的隔温层,内部要用液氮降温,保持零下二十五度的超导环境。
另一方面需要内置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传统的受电弓与接触网的取电模式,需要受电弓与裸线滑动摩擦。
而天梯内的电厢,机列运行速度极高,这摩擦的结果是产生融化一切的高温。
天梯自然不可能采用。
无线传输是唯一的选择。
星研科技研发无线传输很长时间了,尽管距离上没有太大突破,但天梯轨道取电的距离,是厘米级的。
因此一台线缆机的庞大储量,也无法储存太长的超导线缆。
但线缆机的速度要比铺设磁轨快的多。
这样的作业没有持续多久。
超导线缆就已经铺设到高空,进入电离层。
这里的温度已经非常低,不再需要液氮降温,而隔温层也变成了更薄的防辐射,防电离的防护层。
这一层包裹小了一大圈。
线缆机的效率也大大提升,机器人也不再安排一台一台的线缆机工作。
而是一次派出几十台线缆机,进入特定的区段工作。
超导线缆可以分段铺设,只要接口处理好,和平时的线缆没有什么区别。
同时超导线缆铺设一截,就能开始供电,线缆机在太空中,不需要携带光伏帆板。
载重量也远远超出之前的铺设机。
铺设效率远远超出了铺设磁轨。
线缆机出发之后,磁轨铺设机也同样开始工作,为第三条纳米绳,铺设磁轨。
这次所有的铺设机都加装了一条取电的受电臂。
用来近距离从超导线缆上取电。
星研科技的无线输电技术,可以保持短距离内的电力传输。
不过无线输电对距离非常敏感,随距离增加,电力损耗就越大,这无疑是浪费电力。
有了超导线缆提供电力,铺设机也卸去了大量的电池和光伏板,更多的运载磁轨模块,效率有所提升,但预计仍然需要二十来天。
十天后,超导线缆就已经铺设完毕。
“太好了!终于等到这一刻!”听到小云汇报完工的消息,唐隐手掌紧捏,激动不已,“现在可以开启了大规模运输了,我们要多面开工!”
“嗯!海岛基地的核电站现在也组建完成了,不仅可以供应天梯运输使用,地太空港也可以借用来自3.6万公里外的地球电力!”小云点头道。
超导线缆输送电力几乎没有损耗,3.6万公里根本不在话下。
而海岛核电站也是第一个国外核聚变发电站。
庞大的电力供应,现在的天梯还消化不了。
输送到地太空港就太浪费了。
现在也正是大规模用电的开始。
随着唐隐的决定,海岛基地也迎来了新的变化。
原本的运输机列重新发回重造,只留下两台作为天梯工程的展示。
新式的运输机列登场。
目前的天梯尚未完全落成,另一条磁轨还在铺设,现在单轨道运行。
运输机列依旧呈圆形,体积上增大不少,多了条受电臂。
一节能够运输的量增加了很多,又卸去了电池,光伏板,可运载量更多了。
货物的装载也在大型机器人的加入下,效率大大提高了。
现在海岛基地早就堆积了大量的货物,这些都是要运往太空的。
很快货物装配完成,运输机列重新启动。
这次运载量达到了三万吨。
有超导线缆供电,这次的磁牵引力更加强大,不过考虑到目前的平衡站拉力。
运输机列不再是暴力加速,而是以1g的匀加速度,往天空上飞去。
速度越来越快,仅仅半分钟就达到了音速,随即越来越快。
不多时,不到七分半钟,运输机列就突破了一千公里,速度达到13马赫,随后持续加速,启动23分钟时,突破一万公里,速度达到41马赫,刷出了全新的速度峰值。
此时运输机列才保持这个速度,飞驰了大约十九分钟,便开始以1g减速度进行减速。
全程时间约六十六分钟,七十分钟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