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草船借箭(2 / 2)

鲁肃问道:“元直召我来有什么事吗?”

徐庶神秘一笑道:“特请子敬同我一起前往取箭。”

鲁肃更加疑惑不解问道:“我们上何处去取?”

徐庶笑道:“子敬休问,和我前去你便能见到。”

随即命士兵把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朝北岸进发。当天夜里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面对面都看不到对方。

徐庶和鲁肃坐在船舱中,只见外面果然是好大雾!有一篇《大雾垂江赋》书道:

大哉长江!西接岷、峨,南控三吴,北带九河。

汇百川而入海,历万古以扬波。

至若龙伯、海若,江妃、水母,长鲸千丈,天蜈九首,鬼怪异类,咸集而有。盖夫鬼神之所凭依,英雄之所战守也。

时也阴阳既乱,昧爽不分。讶长空之一色,忽大雾之四屯。虽舆薪而莫睹,惟金鼓之可闻。

初若溟濛,才隐南山之豹;渐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鲲。然后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

鲸鲵出水而腾波,蛟龙潜渊而吐气。又如梅霖收溽,春阴酿寒;溟溟漠漠,洁浩漫漫。

东失柴桑之岸,南无夏口之山。战船千艘,俱沉沦于岩壑;渔舟一叶,惊出没于波澜。

甚则穹吴无光,朝阳失色;返白昼为昏黄,变丹山为水碧。虽大禹之智,不能测其浅深;离娄之明,焉能辨乎咫尺?

于是冯夷息浪,屏翳收功;鱼鳖遁迹,鸟兽潜踪。隔断蓬莱之岛,暗围阊阖之宫。恍惚奔腾,如骤雨之将至;纷纭杂沓,若寒云之欲同。乃能中隐毒蛇,因之而为瘴疠;内藏妖魅,凭之而为祸害。

降疾厄于人间,起风尘于塞外。小民遇之夭伤,大人观之感慨。盖将返元气于洪荒,混天地为大块。

五更时分,船队已逼近宋军水寨。徐庶叫人把船只船头朝西船尾东,一字摆开,并在船上擂鼓呐喊。

鲁肃大惊失色道:“元直,倘若宋军大军出动,我们该怎么办如?”

徐庶胸有成竹笑着说道:“子敬尽管放心,我料宋军在大雾中,必定不会出动。来我们只喝两杯,等到大雾散去我们便回。”

宋军听到大寨外面的擂鼓呐喊声,刀三佰、启铭心、蔡瑁、张允、史安善等人飞报宋师道。

宋师道看到外面的大雾,转过来头来望向诸葛亮,哈哈大笑起来。并且用手指着诸葛亮。心中那个乐呀就甭提了。

这时闻讯赶来的徐晃、文聘、王威、马超、张绣、张郃、裴行俨、太史慈、许褚、黄忠、秦琼、高顺、于禁、高览、廖化、臧霸、马岱、庞德、成廉、郝萌、蒯越等一帮文武听到外面长江上战鼓敲的震天响,并且呐喊声不绝于耳,一个个大惑不解,自己的皇帝陛下为何指着诸葛孔明大笑不止。别说其他人了,就连诸葛亮也莫名其妙,不知道怎么回事。

而这时秦琼、裴行俨、刀三佰、启铭心、史安善等人恍然大悟,这几个家伙也都是一脸古怪地看着诸葛亮,使劲地憋着笑,最后实在忍不住,一个个开始捧腹大笑,最后眼泪都笑出来了。其余诸将则更加的好奇。

等过了好一会儿宋师道才止住笑声道:“这东吴还是有人才的啊!他以为大雾迷江,我们害怕东吴水军有埋伏,而不敢派兵出击,只会在岸边放箭,他们在船上扎些草人,就可以不费一刀一枪得到大量的箭矢,真是妙计啊!”

诸葛亮一听立马反应过来了道:“对啊!我刚才怎么没有想到呢。陛下真乃神人也。”

哎呀。这诸葛孔明也学会拍马屁了。听明白的众将纷纷请缨出战。于是宋师道派刀三佰、启铭心、张允、裴行俨、于禁等人率二百艘大小战船出动,并在船上多备火箭,等围住东吴的战船,用火箭射向东吴的战船,引燃东吴的船只。并且宋师道下令尽量活捉来人。其实是宋师道是想看看到底是何人这么聪明,竟然敢抢诸葛亮的生意。

刀三佰、启铭心、张允、裴行俨、于禁等人,备足火箭,率领二百艘战船冲向大雾弥漫的江中,朝敲鼓呐喊的东吴水军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