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用屁股想也知道这不可能,等到朝廷旨意下来,至少也得一两个月,更别说存不存在的救命粮草了,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所以必须先保住城不失守,如此就算有救灾的粮食运来,也有个运作的地方,否者任由灾民进城,只能把一城都霍霍了,然后大家一起去当灾民。
一路上,颜旭看到了无数惨剧,但是他无能为力,他能怎么办,画中仙境中的食物拿出来够多少人吃的,就算他能打破城门让灾民入城有如何,只不过将受灾的地方扩大了。
这种级别的灾害,哪怕大周朝都无能为力,把剩下三个八王都抄家恐怕都不一定够。
无奈之下,颜旭只能加快速度返回砚台关,到时候开放关口,也能收留一些难民,砚台关地广人稀,能收留不少人。
九州受灾,这是天大的事,但是京城却没有救灾的意思,就连朝中大臣也没有为此碰头开过会,所有人的眼里只有老皇帝,因为他快死了。
老皇帝八十岁了,刚刚经历了父慈子孝的经典场面,大喜大悲之下,精气神全跨了,昏迷了三天三夜,最后没办法,御医用猛药将其唤醒,好让他赶紧下旨传位,可这位到死都不愿意传位,还愣是撑着召集大臣上朝,想要站好最后一班岗,结果刚刚穿上龙袍,这口气就没了。
太子第一时间冲到皇宫嚎哭,满朝文武也尽数赶到,但是面对三百多斤胖太子可怜巴巴的小眼睛,文武大臣的态度却十分暧昧。
按理说,老皇帝一走,就算没有下旨传位,太子登基也是顺理成章,可问题是,为了避免死不放手的老皇帝直接动手弄死他,年近六十的老太子可是乖得可以。
别说拉拢文武大臣了,就连自己的班底都没有组建,整天呆在太子府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比小媳妇都乖巧,这就导致不少官员对这位太子感到十分陌生,朝中大臣也习惯了无视这位,加上几个朝中大佬没开口,下面自然没人敢表态。
这下太子可急了,这天下岂有六十年的太子?
好不容易熬死了老子,眼看就要转正,却没人提起这茬,于是不要脸的表示自己要登基。
可没人搭理他,软绵一辈子的太子不敢太过分,毕竟他那位英明神武的三弟可还没走远,惹得这些大臣来个里应外合,他连太子都做不成。
不过太子纯粹是想多了,若是他那位三弟回头,恐怕朝中大臣会瞬间让他登基。
相比英明神武做事果决的三皇子安南王,跟面团一般任由人揉捏的太子,才是文武大臣最喜欢的吉祥物。
朝廷搞暧昧,下边的百姓却尸横遍野,加上各地有实力有本钱的世家趁机招揽流民,任意扩大家丁护院的数量,就差有人振臂一呼了。
所以当颜旭快到砚台关地界的时候,已经听闻有几十支起义军了,就是不知道里面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世家披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