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夫提前祝熠王和云王凯旋。”北相马上大声说道。
“本王在此,多谢北相吉言。”宇文熠朝北相微笑含笑,笑得云淡风轻。
金城王看一眼他儿子金城世子,父子两个想不明白,宇文熠和顾铭,为什么这么爽快的答应了,也不知究竟发生了什么,一脸忧心看向他们。
云舒悄悄朝二人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们不必担心。
小皇帝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不知说什么才好,他也一样琢磨不透顾铭和宇文熠的想法。
北相催着他,“皇上,请下旨吧,封熠王和云王,为伐南大将军。”
笙曜眨眨眼,问着云舒,“舒姐姐?”
“皇上,拟指吧。”云舒点点头。
“这样没有问题吗?”笙曜不喜欢北相,厌恶他阴阳怪气说话的样子,总担心被北相算计。
前几天,北相叫云舒到城郊安抚灾民,却不准户部发一文银子给云舒,他就不喜欢北相了。叫人办事却不给钱,这分明是在使坏。
好在云舒有钱,拿出自己的私房银子,安抚好了灾民。
云舒看出他眼中的担忧,心说这小皇帝,现在完全站她这一边啊,她微微一笑,“放心吧,他们会有办法处理好事情的。”
“好,那朕就拟旨了。”笙曜喊着掌印内侍官,“来人,拟旨……”
圣旨颁发下来,笙曜按着北相一帮内阁大臣的意思,封宇文熠为伐南大将军,顾铭为先锋。
而且,写的是宇文熠的本名,且,不发一兵一卒一马,更不给任何的兵器,一句话,只有空头圣旨。
宇文熠伐宇文熠,这事儿传出去可就有点意思了。
小皇帝都给绕糊涂了。
但其他人,都不糊涂。
北相的人赞着北相的法子想得妙,用两个赵国人打赵国兵马,自己北蒙一点也不吃亏,若他们战死,正好死了两个祸害。若他们嬴了,也能敲打敲打那个攻打的人。
不发一兵一卒一马一兵器,还怎么打仗?金城王父子的脸色马上变了,又开始担心起宇文熠顾铭来。
但二人神色却依旧是云淡风轻的,像是听说,要他们去赴宴一下,还有些微的高兴之色。
宇文熠和顾铭一起接旨,“领旨。”
……
大军来势汹汹,时间紧急,事情议好后,大家马上散了,各自忙起了手头上的事务。
北相和他的同僚,当然是高兴离去,等着看宇文熠云舒顾铭出丑。
宇文熠身份公开,就不必住在小宅里了,顾铭邀请他住进云王府。
离开皇宫后,包括金城王父子,全都来到了云王府,关于这次的出征,他们要具体的商议一下。
云王府比宫里的金凤苑,要大上许多,府里的人,虽说都是小皇帝笙曜派来的,但实际上,有着北相的人混在里面,不过,因为府邸宽广,顾铭又私自招了护卫进来,而这些护卫,全是宇文熠的枭龙卫扮的。
有着枭龙卫的暗防,他们议事,并不担心会被泄漏。
这时候,他们都在王府的上房里,商议事情。
“一兵一卒都不发,显然,北相是想让熠王和公子死在宇文恒的手里。”在皇宫里听了半天事情,却不能发言的贺兰,早已憋了一肚子的火气,回到府里,头一个抱怨起来。
“宇文恒?”金城王惊讶看向云舒和宇文熠,“假冒熠王的,是赵国的皇帝?”
“安排这件事情的,便是他!”宇文熠冷哧。
“北相和宇文恒有勾结,王叔。”云舒说道。
“什么?北相和宇文恒有勾结?”金城王世子冷笑起来,“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口口声声说什么熠王来了北蒙心怀不轨,谁知,心怀不轨的人,是北相!这等人,得马上揭发他!免得他嚣张过头!”
云舒摇摇头,说道,“迟早会揭发他,不过,不是这个时候。”
金城王眯了下眼,“舒儿的意思是?”
“等战事完胜之后,再收拾他不迟。这时候告他,逼急了,他会狗急跳墙来坏事,因为大战在即,朝中得稳。”云舒说道。
金城王想了想,没有反对,“舒儿说的在理,好,那就让他嚣张几天。”
“便宜他了!”金城王世子冷哼。
“不过……”金城王又忧心说道,“没有兵卒,你们想好怎么取胜没有?”他看了眼云舒宇文熠和顾铭,十分忧心问道。
金城王世子叹了一声,说道,“舒妹妹,我的手里虽然有人马,但皇上下令,又有北相监督,我的兵马不能借你们,父亲担心你们呢。”
云舒笑微微道,“你们不必担心我,我有的是人马。”
“你怎会有人马?”金城王世子惊讶了。
“因为我的身份。”云舒说道,“你们忘记旎公主了吗?”
“云旎?”金城王父子一起看向云舒,诧异问道,“她怎么啦?”
云舒说道,“她被赵国胶东荣宁公主的女儿收养,她的手里有兵符,那块兵符,荣宁公主给了我。因为,我被荣宁收为孙女了。”
关于顾云旖,金城王父子并不陌生,那个赵国的传奇皇后,宁可死,也不肯屈服于彦无辞,若不是彦无辞斩了她的双腿,她如今应该仍就驰骋于战场上。
传说,她的手里有三十万兵马。
金城王吃惊说道,“想不到,荣宁公主如此的大方,不过,舒儿,你拿着兵符前往,那些顾家军们认你吗?”
云舒看一眼顾铭,笑着说道,“王叔不必担心我,车到山前必有路。”
……
时间紧急,云舒宇文熠顾铭,同金城王父子商议好后,带着贺兰仁义当天就出发了。
圣旨有要求,金城王府不准派出一兵一马相助,但金城王又实在不放心云舒一个女孩家奔赴战场,还是悄悄派了三十个高手护卫给她。
另外,还有宇文熠的三十个枭龙卫相随,一共六十人,暗中护卫着他们五人。
五人骑的是快马,轻装上阵,半天的时间,便赶到了赵国的兵马屯兵处。
站在高处往前方眺望,果然可见飘扬的旌旗上,书写着大大的“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