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玉这是怎么了?怎的突然由此一言?”
秋明玉一脸的沉痛,道:“明玉从前不懂事,屡次于二婶子面前有所不敬,还望二婶子大度,不予计较。明玉,感激不尽,日后定然痛改前非。秋家百年望族,名门嫡女之风,定不负祖母祖父所望。”
老太君眼中有笑意流淌而过,满意的点点头。
“你此次出去了一趟,果然成长了很多。”她顿了顿,语气也柔和了几分。
“以前的事过去了就过去了,你懂的纠改就好。地上凉,别跪着了,起来吧。”
“谢祖母。”秋明月由丫鬟若文扶起来,由于花容月貌挨了板子,暂时不能伺候秋明玉。大夫人便做主将皎院里的二等丫鬟若文暂时调到主屋里来贴身照料秋明玉。
老太君又看向大夫人,神色微微好了一些。
“明玉能如此晓以大义,是我秋家之福,自然,也是你这个做母亲的功劳。”
大夫人有些受宠若惊,忙道:“娘不怪明玉从前傲慢失礼便好,儿媳不敢担此荣耀。”
老太君却道:“你是她母亲,你担不得,谁但得?”
大夫人不说话了,只低着头,默默不语。
老太君顿了顿,又问:“听说你处置了明兰身边的一个丫鬟,可是为着什么事儿?”她虽然在问着大夫人,可眼睛却是看向秋明兰。
大夫人想了想,道:“那丫头在山上的时候犯了点错,刚好被我撞见了,就小惩大诫了一番。谁知道她竟然不知悔改,还在背后骂明兰苛待于她如何如何。明兰体谅那丫头跟了她许多年,终是不忍遣走她,回来后就把她关在柴房里,但愿她能知错悔悟。没想到……”她眼中一抹叹息,很明显在为丁香的早逝而有几分伤怀。
“这事儿是儿媳思量不周,二弟妹这些天又操劳着府里的事儿,就忽略了此事,还请娘责下。”
大夫人这话说得好啊,看似谦逊自请罪责。但言外之意却是在提醒老太君,她现在已经将权柄教出来了,秋府有丫鬟上吊而死,传出去于门声好歹有碍。发生了这种事,当家的二夫人却没有丝毫察觉阻挠,已是过失。
二夫人眯了眯眼,嘴角一抹冷意。
“大嫂御下向来严谨,就不知这丁香究竟犯了何错?竟让大嫂这般动怒,于佛寺中都这般生气。”
佛家清静之地,最是忌讳暴躁体罚血腥之事。大嫂在寺院惩罚丫鬟,乃是对佛主不敬。
老太君已经沉下了脸色,对大夫人刚升起的一点好感也随之消散而去,眼中有了失望之色。
大夫人心中恼恨,气得差点忘记了辩驳。秋明兰却突然站起来,对着老太君屈膝一礼。
“祖母容禀。”她站起来,“要说起来,其实丁香倒不是犯了多大的错,不过是不小心打碎了孙女在佛前求得的一串佛珠而已。”她顿了顿,叹息一声。
“祖母是信佛之人,当知道,凡是佛前求得之物,必然有灵性。且那佛珠据说是开了光的,若常年佩戴在身上,能消灾解难不说,还能益寿延年。”她抬头看向老太君,眼神一抹愧疚之色。
“祖母的大寿快到了,孙女没什么可送给祖母的,便想着求得这一物,作为贺寿之礼送给祖母。奈何……”
她话没有说完,老太君脸色已是好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