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姝这次来的地方,有点偏南方的位置。 主种的不再是玉米和小麦,而是水稻。 一年两熟的水稻。 如今是三月,正是早水稻种植期。 相比于玉米或是小麦这样,直接旱种。 水稻就得下水了。 不然怎么栽种呢? 如今还是3月,南方的气温虽然还算是不错。 育种的这个过程,已经结束。 如今大家忙活的,就是移秧。 将育好的苗移到水田里。 这算是水稻种植初期最麻烦的一个工作了。 因为要下水。 3月的水还是很凉的。 昨天的雨不算太大,还是需要村里引水流入田的。 如今的这个年代,大家下田,都是打赤脚。 不会像是后世那样,还会有个靴子穿一下之类的。 条件很苦,这一点经历过七零年代的东姝,表示可以理解。 红旗大队除了正常的水田之外,还有不少的旱田。 不过旱田是后开发的,几乎都是各个山脚下,甚至是山中间的位置。 旱田种的是一季收的玉米和高粱。 水稻却是一年两熟,如今种的是早稻。 赶在6月底左右就可以收了,然后种下一茬。 相比西北地区,这边的夏收和秋收,更忙,活也更多一些。 东姝倒是不在意,正常的跟着上工干活。 看着其它人脱了鞋子下田,她也跟着脱。 就是原主这细皮嫩肉,碰一下就能红一片青一片的皮肤啊。 一点也不像是个村里婆娘。 娇气的要命。 因为原主生活作风实在不怎么样。 所以,在村里也没什么朋友。 大家都不敢跟这个风流小寡妇走得太近。 就怕小寡妇勾了她们家男人。 东姝打听不到王富强的消息,只能自己一边干活,一边听着。 移秧需要一直不停的弯着腰,东姝弯了一会儿,觉得这个活,真是太磨人。 不能说累,只能说一直弯着腰,还真有些受不了。 当然,也可能是原主身体太娇贵的原因。 东姝如今吃的并不好,所以就算是有精力加持,力气也不够用。 不过大家速度都不快,东姝考虑到这个世界,还要低调养孩子。 所以,也有意放慢了速度,跟大家保持差不多的步调。 顺便听听旁边水田里,传来的八卦消息。 还别说,真让东姝等到王富强的消息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隔壁水田里,两个婆娘特意说给东姝听的。 毕竟从前,原主跟王富强之间有一腿的事情,在村里也不算是什么秘密。 因为王富强有的时候喝多了,还会吹一下牛皮。 被人知道了,不奇怪。 “哎,听说了吗,老王家,就是那个,嗯嗯。”一个婆娘说这话的时候,不停的拿脑袋点着东姝的方向。 旁边的婆娘马上懂了:“懂懂懂懂,就是跟小寡妇好的那个老王家呗。” 旁边应话的婆娘,半点也不怕东姝听到。 张口闭口全是小寡妇。 “对对,就是他,据说家里给订了婚事了,咱邻村老四根家的老闺女。”婆娘一边说,还一边幸灾乐祸地看着东姝。 让你个小寡妇骚吧,这下好了,你姘头要结婚了,可惜啊,新娘不是你。 东姝并没有这样的自觉,竖着耳朵听八卦,顺便判断一下,昨天晚上来爬她门的是哪个。 回头暗地里找个机会,照脑袋打一顿。 可能是因为人缘不好吧,所以没人愿意跟东姝一个水田。 其它水田里至少有两个婆娘在干活,可是东姝就自己一个水田。 其实这样也好。 自己一个水田,活干多了还是少了,自己担着。 不像是那些搭伙一个水田的,不到中午,肯定又因为你干多了,我干少了再吵吵起来。 这种事情,从原主的记忆里,一抓一大把。 各个小队的小队长日常,就是调解这些鸡毛蒜皮的麻烦。 “四根家的?就是那个不下蛋的老闺女?”另外一个婆娘一听,顿时来了精神。 而东姝也从原主的记忆中找了找,还真找到了这么一号人物。 邻村是前进大队,四根叔在那个大队还挺有名气的。 因为四叔是个杀猪匠,而他的老闺女之所以出名,则是因为之前结过一次婚,结果嫁过去三年多,还没生养。 婆家又哭又闹,四根叔嫌丢脸,就把闺女接了回来。 结果,人家婆家转过头,没到一个月就娶了一个新媳妇回家,半年后,新媳妇就怀上了。 四根叔这一波脸被打得,啪啪直响。 老闺女不能生的名声也算是传了出来。 因为这个,老闺女跟前个男人不过之后,很长时间都闷在家里,嫁不出去。 “是啊,就是他家的。”先开口的婆娘应了一声。 “不是吧,不能生养也要,这老王家咋想的,就算富强条件差了些,但是不还有……嗯嗯嗯。”婆娘一边说还一边示意着东姝的方向。 “哎呀,人家四根叔家的姑娘不能生正好,老王家不是已经有三个孩子了嘛,而且四根叔家的闺女,清清白白的,老王家不亏。”另外一个婆娘,特意高声说了一句。 清清白白四个字,有意拔高了声音。 这是有意说给东姝听的。 不过正好,东姝也想得到同样的消息。 知道是谁对自己下的手,那么这件事情就好办多了。 四根叔家的儿子是吧? 东姝一边低头弄秧苗,一边勾勾唇,笑意有些冷。 结果,下一枚秧苗还没入田,就听到不远处“砰”的一声响。 东姝开始的时候还愣了一下,下一秒,特别淡定的把秧苗入田,然后才起身,学着众人那样去看热闹。 “你个扫把星,不会看着点啊,就这样把你弟弟推进水里,啊?”开口说话的婆娘,岁数不小,脸上黑黄一片,全是岁月还有劳累的痕迹。 开口说话的嗓门极大,隔着两个水田,东姝都被她震得耳朵嗡嗡响。 从原主的记忆中,东姝知道这个扯着嗓子的婆娘是谁。 村里全忠叔家的婶娘,天生一副“好”嗓子。 因为有热闹看,所以大家手里的活不自觉的就停了。 刚才在东姝旁边水田里的两个婆娘,更是跑出水田过去看热闹。 东姝倒是不需要刻意靠近,因为上午没怎么费力气,所以精神还算是饱满。 距离远些,也能看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