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玉阁相比浅棠居可是差太远了。 桂玉阁可是真真正正的冷宫。 远离后宫,在皇宫最后排的一排角落里。 甚至宫人的住处,都比这个地方要靠近后宫。 桂玉阁名字叫的好听,可是确实实在在是一处冷宫。 此生除非圣恩,不然很少有机会,再翻身上位了。 听到冬青如此说,东姝勾勾唇,浅饮一口茶,轻声叹道:“本宫说过了,本宫脾气不好,容不得别人栽赃陷害,她当初既然敢做,本宫自然不会轻饶了她,不止是她……” 便是太后,也别想着跑。 看着这样的东姝,冬青心里一个哆嗦,觉得自己以后还是老实听话,万万不能得罪自家娘娘。 毕竟庄妃娘娘可是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那天,浅棠居,不曾上茶点,也不曾点过香料。 所以,庄妃到底是怎么失了声的,冬青想不明白。 对此,东姝稳坐钓鱼台,淡定表示:精神力啊。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种事情,是东姝迫不得已而为之。 但是,已经自损八百了,伤敌的一千,不把敌人扎得凉透了,东姝怎么可能甘心? 所以,一点精神力,直接将庄妃的声带给击毁了。 因为特意用了延缓的精神力,所以庄妃最开始不会发现什么。 东姝料到了她回宫之后有后手。 只是后手是什么,东姝也只是猜测分析。 不过不管是哪一种,她以后都休想再说话。 精神力的攻击,能治好,算大魔王输了。 对于想害自己的人,东姝下手从不手软。 这个时候,别跟大魔王讲人道。 大魔王只会让对方不能人道。 庄妃一被处置,太后在后宫便少了一个助力。 之前太后便有意,想接举州太守之女,也是她的娘家侄女进宫,意图做什么,明眼人都知道。 只是太后刚有意想提,又怕因为庄妃的事情,萧临直再对她有些排斥的心思。 再加上太后在这件事情里面,也不全然就是干净的。 毕竟那些血燕是她赐给庄妃的。 也好在庄妃不能说话了,大字又不识几个,写也写不明白。 所以,太后勉强保住自己。 最近几日称病不出宫,也不过就是想萧临直念在母子情份上,不在这件事情上面多追究。 只是,她不过就是耽误了半个月。 举州太守就出事了。 太守本是一州之首,负责将一州之中各个小城小县的大小事宜,一一整理汇总,然后报到梁都来。 当然,太守还有监察之责。 权利其实并不小。 有些地方的事情,如果不是太大的捅破了的话,一般情况下,就是太守的一言堂。 四月初举州爆发了大型的瘟疫。 而且是一发不可收拾,最后实在遮掩不住了。 有些百姓流窜到其它地方,将疫情直接带了过去。 然后把举州附近的几个州一并传染。 疫情扩大的特别快速,而且这疫情来的特别猛烈。 几乎是沾染上去,从检查出来不妙,到最后不治身亡,快则三日,便是慢也不过就是半月。 速度又快又狠。 因为涉及到其它几州,所以这件事情,根本瞒不住,直接传回了梁都。 偏偏举州太守最近的一次折子里表示:举州风调雨顺,一切安好,盛世太平,陛下天恩浩荡,臣等皆受庇护。 这件事情,先是折子没拦住,直接放到了萧临直的案前。 然后是左丞相何粟直接递了折子,弹劾举州太守玩忽职守,鱼肉百姓,并且隐瞒地方疫情,导致其它几州被感染,而且疫情不可控制,举州王太守,却一直不报。 左丞相是个老油子,谁也没想到,他会在这个时候,突然把这件事情给捅破了。 不过就算是他不捅的话,其实萧临直和朝臣也是知道的。 毕竟举州这件事情太大了,其它几州被影响之后,马上就上奏朝廷,根本不敢耽误。 毕竟疫情来的太猛了,根本就不是他们地方可以应付下来的。 这个时候,若是不报,一旦出现大问题,他们的乌纱,皆是保不住的。 “宁州,闻州等几个州郡的太守,皆上奏来表,举州疫情并不是刚刚爆发出来的,而是年初之时就已经有病例出现,可是太守死压不报,所有疑似染了瘟疫的百姓,皆被统一击杀,然后埋到郊外去,饶是如此,疫情依旧没控制住,整个春日,举州城大片田地荒废,皆因为瘟疫死伤,逃离人数无数,根本无人种植,可是举州太守,却报喜不报忧,意图用自己手里之权,压死这件事情,臣奏请,彻查此事,不可寒天下百姓之心呐。”左丞相说这话的时候,就差老泪纵横。 不过朝臣也可以理解。 毕竟在他们眼里,左丞相虽然老奸巨滑,但是却是真正的心系天下苍生的。 萧临直原本看到折子的时候,就已经气得快吐血了。 此时再一听左丞相如此说,还有其它朝臣的附议,差点没当众摔了杯子。 握着茶杯的手,捏的死死的。 孙总管在旁边看着,发现那盏精致的茶杯外表,已经出现了裂痕。 孙总管吓得一个哆嗦,不敢再多说什么,老实的缩在一边。 而萧临直在气得面色铁青,却不能发作之后,咬着牙根说道:“查,命兵部尚书带人彻查此事,朕倒是想看看,是谁想在朕的眼皮子底下,意图毁了朕的天下苍生,毁了朕的江山!” 举州太守,到底是太后的兄长。 同不同母的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他上位了,便是太后的倚仗。 因为是太后一派的人,所以萧临直没办法派其它人过去,生怕被糊弄了,或是不忠于自己,再干出点其它的事情。 毕竟,如今他跟太后一派,已经形成了水火之势。 明争暗斗无数。 萧临直只相信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人。 其它的,不行。 而且兵部尚书寒门出身,没有软肋可以被太后威胁,所以也不怕他被太后逼的没办法,然后妥协就范。 所以,派他去正合适。 其它朝臣并没有意见。 这件事情,能彻查自然是最好。 其它的,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