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2 / 2)

秦国施用反间计,施放谣言说,廉颇容易对付,而且他快要投降了。昏庸的赵孝成王竟然相信了谣言,撤换了廉颇,以纸上谈兵毫无实战经验的赵括为统帅。

赵括一反廉颇的战术,出兵大举攻秦。秦军此时已经暗中换上了能征善战的白起为主将。白起指挥秦军佯逃,诱赵括追击到秦军阵地之前,然后包围了赵军。

赵军被围四十多天,粮草断绝,赵括率精兵突围,被乱箭射死,赵军四十万人降秦。白起担心降卒暴动,除放回二百四十个年纪较小的兵卒外,全部予以坑杀。

这次战役史称“长平之战”。它使赵国兵力损失殆尽,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赵括长于空谈,导致亡军殒身,引出了“纸上谈兵”这一成语。

周赧王在位时,东西两周分裂,各自为政。周赧王又把国都迁到了宗周。

周赧王在位时期,周王室的影响力仅限于王畿,还分成“东周国”和“西周国”,两部分由东周公和西周公分治,姬延居于“西周”(即王城)。而此时的西戎霸主秦昭襄王也基本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周赧王五十九年,驾崩。是年,秦昭襄王迁九鼎,占王畿,灭东周。西周公尽献其邑三十六城、民三万,秦尽收其献,归其君于西周国。历时八百年的周王朝走向终结。

周王朝的末代君主,姬延在位期间,周王室已经十分衰弱,他所统治的地盘只有三四十座城池,三万多人口。还分成“东周国”和“西周国”,两部分由东周公和西周公分治,姬延初居“东周”,秦武王欲入东周试举周鼎,命右丞相樗里疾率领兵车百乘先至东周国,试探东周反应。遭周赧王严词拒绝,樗里疾大怒,把周赧王逐出王宫,强迁至“西周”。

当时秦国已攻占了韩国、魏国、赵国的很多地方,眼看下一步就要收拾周朝。姬延在忧心忡忡中度日。这时,楚国想抑制秦国势力的扩展,派使者请姬延以天子名义,号令各国协力攻秦。

姬延大喜,命令西周公签丁凑起了一支五六千人的军队,可是缺少武器、粮饷。姬延向境内的富户筹借军资,付给他们借券,答应周军班师之日以战利品偿还。

姬延准备就绪,任命西周公为大将,率领五千军队伐秦,并约六国诸侯到伊阙会合,一起出击。不料,除了楚、燕两国派了些兵来以外,其他四国的兵马都失约不来,在伊阙的总兵力不过几万,远不是几十万秦兵的对手。结果,等了3个月仍不见其他四国的兵马到来,士气涣散,西周公只好带着自己的人马无功而回。

“西周”的富户见周军回来,纷纷持借券向姬延讨债。他们从早到晚聚集在宫门外,喧哗不止,声音直传入内宫。姬延愧悔不及,又无可奈何,只好躲到宫后的一个高台上避债。周朝人将这个高台称为“逃责台”,一代天子落得这幅样子,也是可悲可叹,也不禁让人唏嘘!此后,秦军不肯罢休,攻下韩国的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