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蒂不是菜鸟,只扫了一眼,他就看出了湖人的防守陷阱。如果在外线投篮,他要对付的只有科比一个人。但如果是选择突破,那么他就不得不走对方为自己设计的那条进攻路线,而这条路径的终点是加内特,到时候再加上跟防的科比,他将要面对的就是两大强人的包夹。运气不好的话,费舍尔和希尔也可能会向内收缩,届时别说是得分了,能不能把球传出去也是个问题。
两相其害取其轻,麦蒂只能选择在外线发动攻击。当然,要在科比面前投篮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虚晃了几下之后,麦蒂招呼巴蒂尔过来做挡拆,试图扯开一些出手的空间。
对于麦蒂和巴蒂尔的挡拆,湖人应对得很从容。科比并没有与希尔换防,他快速绕过巴蒂尔继续紧盯麦蒂。希尔则是一点也不急着去追自己要防的人,而是先站住了麦蒂可能内切的缺口,直到科比到位后,才不急不缓的找上巴蒂尔。
希尔的经验何其丰富,他深知火箭此时场上最具威胁的人就是麦蒂,所以防守挡拆时首先考虑的就是限制他。另外,巴蒂尔的投篮不但需要空间,而且出手速度偏慢,因此先适当放开一下,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挡拆之后,麦蒂发现科比依然挡在自己身前,巴蒂尔的面前则出现了一丝空档,于是他立刻将球拨给了三分弧顶处的巴蒂尔。
但是,就如希尔事先判断的那样,巴蒂尔并不能像麦蒂那种超级得分手一样,抓住这种一闪即逝的机会快速出手得分。接球后,巴蒂尔并没有多做调整就打算直接投篮,然而他的动作速率显然远不及麦蒂,还没等他把球完全举起,希尔已经贴到了他的身前。
巴蒂尔是个很聪敏也很理智的球员,这与他杜克的出身不无关系,你几乎看不到他有那种强行出手的投篮。就像现在,看到希尔已经贴了上来,他就立刻收回了投篮的动作,接着侧转身将球护在腰间,准备另寻良机。
不过有的时候,太理智也不见得都是好事。希尔看似已经到位,但假如巴蒂尔真的果断出手的话,希尔还真拿他没什么办法。因为希尔老了,而且还有一身的伤,他如今打球靠的是脑子、经验,而不是身体。这个球他到位还算及时,然而他能做到的也就是到位而已,再要他起跳封盖则有些强人所难了。可惜,巴蒂尔并不知道这些,所以错过了投篮的机会。
现在希尔已经站稳的防守位置,巴蒂尔再要出手显然不可能了,他本来就不是那种善于持球进攻的球员。
麦蒂看到这种情况,多少有些无奈,不过这也不能说是巴蒂尔的错,毕竟他就是这种类型的球员。心中低叹一声,麦蒂立刻过来接应,重新从巴蒂尔手上拿过了球权。
此时,留给麦蒂的时间不多了,他已经来不及再做其它的配合了,无奈之下,他只能侧身运球,强行将科比往里顶了两步,接着立刻后撤步干拔出手。
这记投篮很勉强,又有科比的干扰,可见命中率并不值得期待。然而,麦蒂的运气还算不错,球在篮筐和篮板上反弹了两下,最终还是掉进了网中。
火箭艰难地拿下两分,但是这种运气又能持续多久呢?
此时坐在场边的朗尼,心思并没有放在比赛上,而是看着希尔和巴蒂尔两人,有些走神。
希尔和巴蒂尔都是杜克大学出来的高材生,也都曾是NCAA赛场上的风云人物。不过似乎杜克大学出来的人,在NBA都不怎么吃得开。希尔曾是最有希望在NBA成为经典的杜克人,但他却被伤病无情地击倒了。
想到这里,朗尼突然觉得,杜克这所名校,还真像是被诅咒过似的,从那里出来的球员就没有一个能站在NBA巅峰的。
说诅咒也许有点夸张,不过杜克人还真的不适合NBA,或者准确地说是他们无法在NBA里成为超级明星。他们太严谨,太注重团队,对于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也许是所有篮球名校中最差的。杜克出来的人,似乎只能成为一名角色球员,他们可以很好地执行教练布置的战术,不论进攻还是防守,他们都能很好地融入球队,但你无法要求他们成为那种可以主宰比赛的超级明星。
所有人都知道,NBA是个凸显个人英雄主义的地方,这里需要超级明星,也需要英雄。而杜克大学培养不出英雄,他们更注重团队性,他们就像是机器上的零件,能够让机器运作顺畅,却始终无法成为那个能够操纵机器的人。
团队,个人,究竟哪个更重要,这并不好下定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强大的团队可以夺取总冠军,但得到关注和追捧的,却总是那些强大的个体。
从这一点上说,杜克人是无私的,但在NBA这个名利场中,杜克人多少也有点悲哀,因为他们永远都只是配角、绿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