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末就负责说服向老爹向老娘。
她也不磨叽,电话里再怎么说,也费劲。暑假孩子们也要去姥姥家的,她借着送孩子的名义,顺便回了一趟娘家。
她时间紧,回到家就开家庭会议。
“大哥的工作比较重要,他走不了。二哥二嫂,三哥三嫂,你们真没必要守在这山沟里。为了孩子上学也好,还是进京更有利。爹娘也都奔七十的人了,让他们老两口照管这么些孩子,你们也能放心啊?我跟方逐溪工作都忙成狗了,肯定没那么多精力照顾的。”她是连哄带骗。
“怎么就你大哥的工作重要了?你二哥都当所长了。你三哥也当校长了。那就不是工作?你三嫂也当站长了。咋滴你一句话工作就都得不要啦?把你张狂的,没工作,进了京吃啥喝啥?靠你养着啊?知道方家有钱,有钱那也是方家的,你还想不想跟你女婿好好过日子了?还是十几张嘴都指着你大哥大嫂养活?你大哥天天上班不着家,就指着你大嫂一个,想累死谁呀?养活你们到啥时候是个头儿?”向老娘就开骂了。我不是明显的坑老大两口子呢嘛,没有这么坑人的。她当娘的再不说话,老大家的要累死了。
“哎哟喂,我的亲娘哎。您闺女就那么没谱啊?我也没说不让我二哥二嫂三哥三嫂不上班啊。我是想把他们的工作调到京城去,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就是不当所长校长站长的,工资也肯定比在咱这儿挣得多。我这些年工资也没花,都买成房子了,落下孩子们名下。贷款买的,首付我给负完了。剩下的每个月一百来块钱的款,那房子住一套租出去一套,用房租就够还的。挣钱只管一家子的嚼用就成了,怎么就成了让我大哥大嫂养了呢?大嫂,吃亏你跟我哥是吃定了,这里到底是农村,条件不如京城,干活也累。但是妹子能力就到这儿了……”
向大嫂多精神利落的人,心里那账早都算得明明白白的了。京城是什么地方,孩子小姑子给接过去了,还一人给买了一套房,自家是三个孩子,老二老三都是俩。白得了一套房子。这如今城里为了房子都打成什么样儿了?她又不是不知道的。最主要的,孩子在京城长大,跟在山沟沟里能一样吗?特别向红,姑娘家将来长大了在京城找个对象安了家,这辈子就不愁了。她吃啥亏了吃亏?要不是这些年竟吃亏了,年年一车皮一车皮的往京城送粮送菜的,能换来如今对孩子们的安排?吃亏才好呢,越吃亏日后的福越大。
“吃什么亏啊,都是亲的,哪能算那么仔细去?这些年,竟借你们的光儿了。没有方家那酒厂,咱那么些粮往哪卖?没有妹夫做那肥,咱那粮能那么高产?没有那饲料,咱家现在能养这些张口兽?没有你的面子,那肥和饲料买得出来吗?这得咋算?要不是这些个,咱家还住小土房,顿顿吃玉米饼子呢。你大哥那俩个工资,都不够他请客吃饭的。别看现在当上乡长了,我就没看到他拿回来一分钱。竟指着你们两口子过活了,这怎么还落个我吃亏了呢?那我除了干活也不会别的呀……娘,可别再说俺妹子了,你这偏心眼儿都没边儿了。”
你看看人家这话说的,训起老婆婆来了,向老娘听她说完,还得笑。拿着笤帚拍了大嫂一下,“没老没少的,谁你都说……”话是这么说,那嘴角是怎么都压不下去。
这话,要是向大哥来说,那就完全是两个意思了。就得儿媳妇说出来,才是最合适的。
向三嫂这些年日子过得和顺,早年在她身上的那些个谣言也都不攻自破了。又当了这些年领导,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自卑的样子。
这会她也说话了,“娘,你是够仿心眼儿的。就心疼我大嫂一个人儿呢?我跟二嫂就是那捡来的?可不兴这样儿的。这以后,我还就得欺负欺负大嫂了,进京的事我们两口子听小妹的。别管挣多少钱,以后这米面油,菜的,我就跟大嫂张嘴了,给不给吧。”
大嫂笑得哈哈的,“给给给,喝我血都给你还不成吗?我可是怕了你这大领导了。”妯娌之间关系处得好,互想怼着开玩笑是常有的事儿,谁也不会真生气的。
三嫂又转头跟向末说呢,“末儿,之前你打电话说让孩子进京上学,我跟你三哥就商量过了。原本就打算把工作辞了跟着去。咱公社这几年考出去的学生不少,也有很多在外面打工的。都说现在城里用工紧,工作好找,挣得也不少。干点儿啥不比挣个死工资强啊。我寻思着,我俩也不至于找不着工作吧?要是工作能调到的话,就给你哥找个学校上班,保个底儿。我是不上了,到城里租个小房儿,卖鸡蛋卖猪肉总成吧?让农场这边儿给我发货,我在火车站接货。这边儿还不用先给钱,先欠着卖回来钱再给都成的。你觉得行不行?”
三哥一听,不干了,“啥意思啊?说好了咱俩一起创业,咋就得让我上班保底儿了呢?让你一个老娘们折腾着挣钱养家?那我成啥了?四儿,你也别费那个劲,搭那么些人情,你就说你嫂子说这个道道儿成不成吧?要是成,我咱一起干。要是不成,那我俩就不进京了。在这边多种点儿地,也够养孩子的。孩子交给你我们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向末就说,“行,怎么不行,可太行了。现在京城里,卖什么都挣钱。肉蛋奶最受欢迎,特别是肉,八毛钱一斤都得抢呢。”
这两口子,够有经济头脑的。
向老娘又不同意了,“行什么行?那做买卖能干一辈子吗?等你们老了干不动那天咋整?坐吃山空啊?上班能有退休金,活一天挣一天钱,干啥能比了?”
呃……
您这个账算的哟……
向末也不跟向老娘掰扯,“我给三哥三嫂找个厂子挂着名,到时候一样领工资,您看成不?”然后给三哥两口子打眼色。这种事她肯定不能干,把老娘糊弄住就行呗。
果然,她这么一说,向老娘就不说话了。
向二嫂那是向来没什么话的人,向二哥开口了,“末儿,我跟你二嫂的工作你也别操心了。我干这所长,咱娘和你二嫂老是提心吊胆的怕我出事儿。我干脆也别干了。你嫂子在家帮着咱娘看孩子,她这脾气干这个错不了。我也有个想法,你给我参详参详?”
你说。
“我想开个豆制品厂子。去年我办一个案子,在京郊一个村子里蹲了半个多月抓人。那村子里有一个小豆腐房,一天就能坐一盘豆腐,就老两口,做完豆腐推个三轮车走街串巷的卖,用不了半上午就都卖完了。一天能挣五块钱,一个月一百多,比我一个月工资都高。回来我就琢磨着,这要是一天多做上些,就是做一百盘,再加上豆浆豆腐脑干豆腐啥的都算了,一天得不得挣个七八十?就是一天挣二十,一个月也够我半年挣的了。这些年,我俩也存了点儿钱,我都打听好了,在郊区能买个小院子的,做豆腐也不用多少机器,花不了多少本钱,再雇上几个工人就能干。你说呢?豆腐好不好卖?”
这有啥说的,京城就没有不好卖的吃食。
“二哥,要干就干大点儿的,我给你投资啊。”
“别别别,你那钱还不是妹夫的?咱们也不能占便宜没够吧?那买房子的钱少不了,这就行了。没有人这么补贴娘家的。”
“不白给你,投资,占股份。我是看好你这项目,想跟着挣点儿。”
“三哥,你们买卖也是,我也可以投。别怕卖不掉,卖不掉的往我单位食堂里送,有多少要多少。”
这话就是让他们放心的,俩哥哥都不是没谱的人,不可能盲目的可着劲儿进货。再说了,就现在京城市场的那个火热程度,还有卖不掉的东西?那真得一头撞死了。
“行,说好了,那你们就做准备吧。什么时候这边能搬了,给我打电话。”
搬个家不容易。又是交接工作,还有房子,地啥的都得处理,事情多着呢。没两个月都弄不完。
向末没时间一直在家等着,说好了就回京。
方逐溪动作也够快的,房子都买好了,买了十套,十个孩子人人有份。有三套是现房,其它的都是期房,明年才能交工呢。三套现房,为了买在一起,楼层也不太好,在一楼。现在住楼房的,都爱住高点儿,要不然就觉得住楼没意义了似的。一楼卖不上价。一梯两户的大户型,他正好买了连着的三户,门前带着个小院子,连起来能有一百多平。把阳台打通了,这样三户算是连通的,又都有独立的空间。刚好够住的。
毛坯房,就把厨房和卫生间的坐便和灶安上了。别的都没给动。等人来了看各人喜好再装也成的。
他俩在京城忙得房子,家里忙着搬家。
这忙忙叨叨的,八三年不各不觉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