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大嫂待了一周,帮着把家搬过去,才走。这不装修了,搬得当然快。
学校向末都都给联系好了。开学去报道就成。
这房子阳台是相通的,就没分家,孩子们也没分开谁家就跟谁家的住。而是姑娘们俩俩一间,跟二哥他们住在一套房子里。小子两两一间,住三哥那边儿。都是上下铺,每人一个书桌,一个衣柜。向阳最大,上高中了,自己一个房间,跟老两口住在中间一套房子里,没人打扰他学习。
都安排完,家里就扔给二嫂和老两口了。二哥和三哥三嫂跑买卖。就都忙起来了。
向末不用再每周给家里打电话了,周末带着孩子直接回娘家就行了。孩子们特别爱去姥姥家,因为孩子多,能一起玩儿。
家人也算都安排好了,再没什么可挂念,没有后顾之剧组了,就一心扑到工作上就成。
孩子们都很听话,也很上进,都有好好长大。并没有让向末操什么心。
日子一下子就到了平平淡淡的那个模式。
这样儿最好。
要说有啥不平常的,梅老爷子分家产算一件。老爷子在京城待了一年,把他想了解的都了解完了,京城的变化也都亲眼看到了。某一天晚上,把方爸方妈,向末两口子还有婚姻困难户方云期给叫到一起,说他已经确定,国家再不会有啥大波折了,有些东西拿出来,也不犯啥忌讳,没什么风险了。
啥东西呢?当然是他老人家一辈子挣下的家底。与方家到处置产的风格不一样,梅老爷子是全存的金银。
早前是在山里他们当年的老巢里藏着呢。后来下山站住脚之后,就都转移到了郊县老宅。就后来他进省城,也让寨子的后人看着那地方。那宅子里有一个地窖,藏粮食和藏酒的。修得特别结实,青砖铺的地面和墙面,外面还加抹了两层水泥。
方逐溪与方云期亲自带着车去把东西取回来后,告诉向末。那地窖的墙是带着夹层的,那青砖的墙修了得有一米厚,最外面还是青砖的墙,两层墙面中间夹了半米宽的夹层。严密得很。里面放着香樟木的柜子还有几十个大木箱。箱子里全是金条和银元。还有几箱子的珠宝首饰。柜子上也都摆得满满当当的金条。还有少量的字画和古董。
老爷子当年专抢二鬼子,战败以后,那些人也知道自己好日子结束了,都带着家底出逃,一劫一个准儿,家财都带着呢。那会儿兵荒马乱的,又都是汉奸,连报案都不敢,能留下命就不错了,谁敢声张啊。声张了那钱也要不回来。
还有小鬼子撤退的时候,敛的财,他们也没少劫。抢二鬼子还没下死手,劫小鬼子那是真没留手。
那些东西,在地窖里放了四五十年了。也不都是老爷子一个人的,还有他那些个老兄弟们呢。分出去一半。剩下的,给方逐溪三兄妹平分了。
向末两口子就这么又得了一笔巨大的外财。
瞿麦也分了好大一笔,是龙师父留下的那一份。他在国外读了两上博士,又是学经济又是学计算机的。还学了西医。结果回来京城,发现他自己成了富翁,就用那些钱,开了一家中医诊所。
他这是出走半生,归来仍是跟中医死磕。龙师父留下的医术,他不但继承了,还发扬光大了。到四十岁的时候,医术已经比方逐溪要高了。
方逐溪一直没有放弃中医,但是工作太忙了,也很少接触病人,进步很有限。
向末终其一生都在推广生物菌肥和健康饲料,在渡过前面的二十年快速增加期之后,更是力排众议,把下属的两个厂子里之前还少量生产的化肥和高能饲料全部砍掉。附属的田地和养殖厂也绝不允许用这些。后期更是对什么瘦肉精,这个精那个药的,还有转基因那些个,通通都投反对票。
因为站在大多数的对立面上,一直到她退体,那级别也没上去,曾经的下属、研究员、学生一个个的平步青云,只有她,出道即巅峰,大学毕业之后,级别没动过。
直到后来的事实一次又一次的证明她的坚持是正确的,上上下下的,又全都回来请她出山做顾问。一个退休反聘回去的老太太,级别是上不去了,可那津贴到是比好多大领导都还要高。
跟她缺那个钱似的。真是的。
那两个下场的厂也成了香饽饽,再不是发配基地了,养殖场还成了特供基地。
工作也不是完全没有成效,她的努力并不是一点儿作用都没有。至少在她的大部分学生的工作范围内,她的理念是被接受并且尽可能的在执行的。
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谁都不能凭一己之力改变整个世界,能有一点点效果,就很不容易了。
与向末的步履维艰相比,方逐溪的工作要顺利很多,农村的人越来越少,种地的人也越来越少,但是能种的地却越来越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红星农场在世纪末的时候取消了,那些地和厂子都归到了红星乡。地都被向军和于刚承包了。也没让杜娟和娟子下地,人家俩人,就照看了几千亩地。一水儿的机械化,打农药都是用飞机。只要春种和秋收的时候,雇上一些临时工就可以。
杜娟也是个神人,家里父母是在厅级退休的,哥哥姐姐都成就非凡,她还就在山沟沟里待了大半辈子。向二舅家的大儿子大学毕业分到了省城的政府上班,娶了领导的闺女,老两口上门人家都戴口罩,生了孙子,想去看看,都不让进门。把老两口给伤到了,再也不登老大家的门。后来老两口也赶过向军,让他跟杜娟两个回沪上,怎么也比在家种地强。向军死活不走,杜娟就陪他留下了。一直到把老两口送走,儿子都大学毕业在沪上参加工作了,两口子才回到沪上,让杜娟尽了几年孝。
农场的改变是大时代的缩影,农田的机械化是不可逆的发展,并且迅速。方逐溪的工作更多的是,他们研发的新机型怎么跟得上农来的发展速度。
忙是一样的忙,累也是一样的累。
真正退下来的时候,都七老八十了。在园子里种种花,养养鸟,养养鱼,日子也算清闲。孩子们天南地北的到处跑,老是不着家。方云期结婚之后就跟着老婆去住大院儿家属楼了,老了人家两口子那叫一个潇洒,环游世界去了。到是瞿麦,一直住在家里,娶的媳妇儿风格跟方妈当年一样一样的,来诊所看病的时候,看上他了,直接用了强,当然,他自己肯定也是乐意,要不然谁也强不了他不是。生了个闺女,也是那个劲儿,风风火火的,做摄影师,老往非洲跑,拍大自然,野得不边儿了。扔下老两口在园子里倒也算是跟向末两口子做伴了。
只是瞿麦人家是大名医,没有退休那一说,所谓的退休,就是宅在家里,一般二般的患者是请不动他了,得特殊的患者才能让他老人家出手。
方逐溪晚年又接着回来研究中医,与瞿麦一起,可有劲儿呢。
向末也跟着学,做运动员的时候,花了好多积分买过运动医学的医疗包,还有营养学的课程。这下子到是把积分省下了,能学一门她一想都很想学的技能。
“话说,你们当领导的,有没有什么特权啊?”行将就木的时候,向末问方逐溪。
把人都问愣了,“什么特权?”
“就是用积分买东西的时候,有没有啥优惠啊?打不打折啊?”
“……没有。”
“好吧。”
“你想买什么了?”肯定是看上什么东西了,不是很必须,又很贵。她想要东西,又不想花太多积分,才动这个脑子。
“我闲着没事儿,看小说,人家都有个空间什么的。我在商城里也看了,还真有那种带着灵泉水的小空间啊?你说咱买一个,是不是挺实用的?泡个茶做个饭啥的,是不是挺养生?”
……
“什么灵泉水啊,那就是营养液的一种,带着水分子的压缩和过滤装置,做成泉水的样子,糊弄人的东西。真的灵泉水,那是极高维度的产品,几百亿积分起跳的。”
嗯?
他是不是说了什么了不得的知识?
但是向末听不懂……
“别管是啥,有营养就行呗,我就想要一个,你就说行不行吧?就买那个最便宜的,八亿积分的。”
“行,想买就买吧。我看你也不急着完成任务了。”好不容易攒够的退休积分,花掉八亿,她又退不了休了。
“我不急啊,有你陪着我,我干吗急着退休?”
“呃……其实你退休了,我们也可以一起兼职的……”
啥?
“那你怎么不早说,我都买完了!”
你这手也太快了!
那就能再继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