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秋后算账 得让他知道花儿为什么那样红(1 / 2)

明鸢回到堂屋时, 张婆婆已经将两只鹅捉了起来。

瞧见她走进来,张婆婆迟疑片刻:“昭王殿下似乎同我想象中的不大一样。”

明鸢从碟子中拾了块透花糍:“婆婆觉得哪里不同?”

“我先前曾听过昭王殿下的名号,还以为他得满面虬须, 没想到看上去倒像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

张婆婆顿了顿,继续道:“我瞧着楚侍卫这小郎君倒是生得壮实,瞧着就是个能干的, 很是不错,若我有个女儿,定然得让她选个这样的夫婿。”

明鸢不由失笑,张婆婆这是庄户人家择婿的标准, 孔武有力,结实能干。

赵浔回来时,正听到张婆婆这番话。

鬼使神差地,他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的手臂, 又看了一眼楚三的。

姨母…不, 张婆婆她老人家怕不是有些老眼昏花, 他哪里手无缚鸡之力了!

转念一想,方才小明姑娘并未否认张婆婆的话, 莫非她也是如此作想?

楚三瞧出了自家殿下心情不好,压低声音安慰道:“殿下先前不是教导过属下, 人不可貌相,俗世之人大多难以透过表象看到本质, 您这是明珠蒙尘。”

赵浔冷冷瞥了他一眼:“人不可貌相?”

楚三清了清嗓子:“属下不是那个意思。”

赵浔垂下头, 开始往上挽衣袖。

楚三心中咯噔一声,瞧殿下这架势,不会要冲进去同张婆婆理论一番吧。

想到此处,他慌忙拉住赵浔:“殿下, 您可千万别冲动。”

他心中焦急,说话的声音大了些,屋中的两人听到动静,皆看过来。

赵浔挽好了衣袖,露出一截精壮的小臂,而后大步走进屋中。

张婆婆忙截住话头,起身端了盏茶过去,踟蹰片刻,终于没忍住开口:“殿下可莫要贪凉,我有个侄子就是打小身子骨不结实,有年冬天着了凉,险些就没缓过来。”

赵浔:“...”

明鸢被茶水呛了一呛,咳了半晌,同情地瞧了赵浔一眼。

赵浔的初次拜会结束得不甚圆满,坐在回府的马车上,他陷入了沉思。

得想个办法,让小明姑娘明白自己并非是什么文弱书生。

今日做的是一道竹荪排骨汤,这道汤以瘦嫩的肋排和竹荪合炖,里头再加上些干贝,咸香鲜嫩,很适合在夏日食用。

浸竹荪时,明鸢发现小厨房没了水,素日用来盛水的木桶也不见了。

她转身同赵浔道:“殿下,得叫人送些水过来。”

赵浔应了,起身走了出去,思忖片刻,他从院中寻了只颇大的木桶,拎着走向后院的水井。

院中的小厮瞧见,忙上前去接。赵浔抿唇拒绝了,大步朝后院走去,小厮慌忙跟上。

到了水井边,赵浔撂下木桶,吩咐小厮:“满上。”

小厮茫然道:“满…满上?”

赵浔皱眉:“本王没说明白吗?”

小厮慌忙摇头,放下井绳取水,踟蹰片刻,斟酌道:“这木桶颇大,若是装满了,小的怕是提不动。不若小的手脚麻利些,分两趟提,您看如何?”

说完,他带着些惶恐看向赵浔。出乎意料,赵浔面上没有分毫的怪罪神色,瞧上去似乎还颇为满意。

小厮听到自家殿下的声音淡淡响起:“不用你提,盛满水就可以。”

片刻后,赵浔又补充道:“越满越好。”

小厮茫然地“啊”了一声。

他颇为费力地将装满水的木桶自井沿上提下来,因着木桶太沉,中途趔趄了一下。

赵浔摆手:“你回去吧。”

小厮踟蹰:“那这桶…”

“不必理会。”

“是。”小厮应声退下,走出垂花门时,难以理解地挠了挠头。

赵浔垂头看了一眼地上的木桶,片刻后,俯身提了起来。

方才那名小厮说得不错,这桶很沉,一般人提着颇为费劲。

这很好。

他提着木桶,闲庭信步般自后院走回小厨房。

其实这一路远没有赵浔表现出来的那般平顺,但他的面上始终一片云淡风轻,仿佛只是信手拈子,下一场赢定了的棋局。

绝不能说不行,赵浔如是想道。

他走进小厨房时,方才不知去向的楚三也回来了,正帮着明鸢给竹荪切段。

瞧见自家殿下亲手拎着装得颇满的一只木桶,楚三慌忙去接,赵浔拒绝了,一路将木桶提了进来。

而后他发现角落里已经放了一只水桶,比他手中的这只大上一圈,盛得也更满一些。

他转身看向楚三。

“属下空有一身蛮力,这等体力活交给属下来办便好。”楚三有些不好意思道,“都是属下的过失,还劳动殿下跑了这一趟。”

赵浔一言不发,只凉凉瞥了他一眼。

楚三只觉后脊生寒,不就是没添水吗,这原本也是小厮的活,只是他今日清闲,顺手做了而已。

难道这还得罪了自家殿下不成,楚三有些茫然。

他觉得殿下近日愈发喜怒无常了。

端午节将至,第二日,明鸢在府中与兄嫂一同包粽子。本朝的粽子又分为角粽、锥粽、筒粽等诸多形制,杜芷手巧,包出来的花样颇多,明鸢与谢少傅便只会包角粽这一种了。

按照惯例,谢府的粽子仍是包了甜咸两样,甜粽里头加的是豆沙、蜜枣和松仁,咸粽则是拿卤得香烂的腿肉配上海米和笋干。

剥开苇叶,里头的糯米莹白如玉,一口咬下去,甜粽软糯清甜,咸粽鲜香嫩滑,芦苇的清香融进其中,很是馋人。

谢少傅剥着粽子吃,忽然道:“端午那日休沐,到时候咱们一同出去走走罢。”

杜芷笑吟吟地应了:“你今年可还要参加场竞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