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艺高人胆大(1 / 2)

说起这个丹药上的阵纹,也和姜郎中渊源颇深。

因为,他就是第一个以阵法来分割丹药的药性,并给这些药性的发挥做排序的人。

也是自他开始,仙丹和凡间的药丸才彻底区分了开来。

但姜郎中却从来不会觉得,后辈们在丹道上永远都比不上自己。

实际上,他是最期盼后来之人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三界六道一元一会又一量劫,早就不知道过去了多少年头了。

当年他拟定的那些丹方早就在世界的自然选择里被抛弃了,后辈之人积极探索,惊艳之作只多不少。

就比如他手中这两颗丹药,就颇有独到之处。

元蓁选的三样原材料并不如何特别,甚至于它们本身含有的灵气在同类灵草中属于中等偏下的。

那一堆草药里明明有同类型更好的灵草,元蓁却偏偏选了它们。

一开始,姜郎中还以为是那些灵草她都不认得的原因呢,如今看了这成品丹药之后,才知道人家这是艺高人胆大。

这颗丹药上的阵纹根本就没有中和的作用,有的只是层层递进。

也就是说,三样药材在这张丹方里,没有辅助,都是主药。它们唯一的区别,就是发挥作用的先后。

如果炼丹师没有足够的经验,就算把这方子贴在眼前,也不一定敢下手。

因为层层递进的挥发方式,只会让丹药挥发的灵气越来越强,还没有臣佐中和。

炼制的时候稍有不慎,就可能会让吃药的人被越来越强的灵气冲裂了经脉。

所以,世间大多数炼丹师在拟订丹方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如何平衡药性,使君臣相佐,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

像这种层层相递的阵纹,在炼丹师的传承里,大多数都是列为禁忌的。

倒不是没有炼丹师知道这种阵纹的好处,但凡是个修丹道的,都知道这种阵纹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让原本平平无奇的药材,发挥出远胜自己本身应有的药性。

但知道是一回事,传承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想使用这种阵纹,不但自身得有深厚的炼丹制药的功底,本身手也得稳。

也就是说,不适合初学者使用。

可初学者,往往都是年少气盛,自以为艺高人胆大的。

为了避免出事,师傅教徒弟的时候,干脆就把这一类都列为禁忌了。

等徒弟学成出师了,这禁忌就变成了不禁止但也不提倡,只看个人的胆量和悟性了。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近些年丹道界演化出来的情况,隐世多年的姜郎中对此时一无所知的。

他只知道,从他重新入世之后,见到的阵纹都是四平八稳的。

元蓁这颗简简单单的补气纳元丹,还是头一个敢行险,关键是心思特别巧,手还特别稳的。

“你这丹道是学得哪一脉?”姜郎中把那两颗丹药还给元蓁,顺口问道。

天界之下有三千修真界,每个修真界的传承都个有差别。

只说丹道一脉,有的传承的事纯粹的一门,比如太清丹道、岐黄丹道还有就是他的神农丹道。

但也有的修真界形成的时候,小天道从天界大天道那里汲取到的基本信息就比较驳杂,各家的都学了一点,只是多少不一而已。

多年无论是单传一脉的,还是所学驳杂的,在世界演化的过程中,本世界的修士都会根据各自世界的本土特色,往里面添加新的东西。

但无论如何,只要有心,随根溯源总是不难的。

因而,对于这个问题,姜郎中一问,元蓁就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小仙当年是以《神农本草经》启蒙的,但《黄帝内经》和《太清要略》也都看过。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算是哪一门的。”

她那个修真界,就属于初始传承比较驳杂,但后续发展十分繁荣的那种。

听见《神农本草经》,姜郎中心里就生出几分亲近的意思来。

当年妖族天庭失德,天道打压妖族,扶持人族的时候,他们这些上古大神都上应天命,投身人族教化一方。

他是在伏羲氏之后下的凡,投入了烈山氏部落,是为炎帝,也就是后人口中的神农氏。

而姜姓,则是他投身人族时得到的。

《神农本草经》虽然不是他亲自编著的,却是姜姓后人整理他生前的验方要略合集而成的。

书成之日天地有感,还降了几分功德,惊动了已经避世的姜郎中。

所以,这部书他也看过,大体上也挺满意。

元蓁既然是以这本书启蒙,也勉强算是他的门下了。

于是,他再看元蓁时,就带了几分看自家出息后辈的意思了。

当然,这主要是因为元蓁天赋高,高到令他侧目。

如果元蓁是个榆木疙瘩,你看他会多问一句吗?

姜郎中虽然不屑世俗,却并不是不通世事。

他知道,若想让后辈自动自发地努力学习,不能一味鞭策,还得夸。

你得让后辈知道自己的努力是有收获的,他们才会更加有钻研下去的动力。

所以,姜郎中就准备好好夸奖元蓁一番,这样后面他使唤元蓁的时候,心里才不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