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1 / 2)

科举之路 阿呆点点 0 字 2022-01-05

五更天(寅初, 3:00),唐林被刘嬷嬷叫醒,虽然知道今天要早朝, 昨晚很早就睡了, 但是, 那种睡不够的感觉依然在。

唐林轻轻起身, 伊娘和小满小早还在睡,要是在内室梳洗,可能会?吵醒他们,所?以唐林去了外室。

刘嬷嬷已经将东西都备好了, 她本是林老夫人身边的,以前帮着林老夫人打点林老爷子上朝前的一应事务, 没想到现在轮到给老夫人的孙女婿打点了。

寅初二刻(3:30),唐林坐上马车,前往待漏院, 也就是官员等上朝的地方。

这种时候,唐林就庆幸,朝会?是五日一次, 不然日日都这样, 人生还有什么意思!

到了待漏院,唐林让马车回?去, 院外面摆着各种吃食,闻着感觉不错, 唐林就去买了点。

唐林到的不早不晚,从他家到皇城待漏院需要两刻钟,到的时候正好寅正(4:00),这时, 里面已经有官员在了。

看到身穿紫色公服的唐林,里面的官员虽然脸色不变,但是目光却时不时落到唐林身上。

往日里,看到容貌好、才气高的,夸上一句少年?英才就足矣,结果这个倒好,不到十年?就同?他们待一块了。

心里虽然有些?嘀咕,但能待在这个待漏院等朝会?的,都算得上是狐狸,面上一个比一个和善。

明?眼人都知道,这位日后是能爬上去的,能不得罪还是不得罪得好。

以前唐林述职时参加的是元旦大朝会?,在京官员都要参加,而且所?有官员穿的都是朱红的朝服,一般只?有重要节日庆典时才会?这样。

现在这个是常朝,也就是早朝,人少了许多,从五品以上才可以参加。这个从五品指的是差遣,若是只?有寄禄职,是参加不了常朝的。

也有一些?官职例外,像是起居舍人这样的,阶品虽低,依然能在朝会?上有一席之地。

常朝不需要穿朝服,只?要穿公服便可,跟大朝会?不同?,常朝才是君臣一同?商议政务、处理国政的方式。

不对,还有政事殿,这个是泰安帝批阅奏章的地方,也是和朝中重臣议事的地方。

常朝开?始的时间?是寅正三刻(4:45),开?始之前官员都在待漏院等待,不同?阶品的官员,在不同?的院子里,而侍郎和尚书们待在一块。

齐尚书看到唐林来了,便招呼他一起来吃早点,待漏院外小贩们卖的早点着实不错,每次常朝,他都会?买些?来吃。

唐林跟众人打过招呼后,便去了齐尚书地方,幸好他的顶头上司吴尚书也在那边,不然,撇下吴尚书和其他尚书交好,这是嫌自?己日子太?好过。

“下官为新任吏部右侍郎,见过诸位尚书。”唐林先朝他们作揖。

“唐侍郎一起坐下吧!”吴尚书说完,特?意撇了齐尚书一眼,当谁不知道他心思啊!

唐林笑着坐下,和齐尚书寒暄了几句,随后拿出了自?己的早点,嗯,待漏院居然提供果酒。

这个屋子里的官员,隐隐分成?三波,虽然尚书们都待在一块。

但是吏部、户部、工部明?显更亲近,刑部和兵部尚书说的多点,礼部尚书独立在外。

结合自?己之前得到的消息,吏部、户部、工部的尚书是官家的心腹,只?忠于官家。

刑部和兵部尚书是勋贵出身,但并?没有站到皇长子诚郡王后面,而是忠于官家。

虽然两边都是效忠于官家的,可关系并?不融洽,有时还会?争锋相对。

礼部尚书又不一样,范尚书已经快到致仕的年?纪了,却不得不坚持,他要是退下了,世家在朝堂真的再无一席之地了,就算要退,也得等到有合适的继任者后才可以。

而且这个继任者还不能是同?为世家出身的王侍郎,以王侍郎为首的世家意扶持世家女生的皇二子夺嫡,而范尚书却不想掺和进这事。

先不说官家的态度很明?显,是要打压下世家,根本不会?让跟世家有关系的皇二子坐上那个位置。就说皇二子的心思为人,范尚书就不敢把?注押在他身上。

现在范尚书还在,世家不会?全部投到王侍郎那边。可一旦范尚书致仕,以王侍郎的心思手段,到时候后果难料。

因为这些?事,范尚书就算用药吊着,也不能退下,但其余人明?显等不及让他挪位置出来了。

唐林小心的吃着点心,本来他是想空腹的,结果实在难熬,才买了点心,后来看尚书们都在吃,那他也不忍着了,只?是少吃了一点点。

“老齐啊!”兵部赵尚书看着齐尚书叫道。

“别说,又到发军饷的时候了是不?”齐尚书看到赵尚书这表情就头疼,一露出来,那就是军饷的事情。

那些?军饷占了税收的一半,但又不得不给,心疼!

“老齐,我就知道你心里有数,别忘了,这次秋税后,得发军饷了,不然将士们过节都过不好。”赵尚书笑着说,只?要能把?粮饷发了,脸皮不要也罢。

“说这话之前,你先把?名录理清楚,别让下面的人吃空饷才是要紧的。”齐尚书没好气的说。

“我这脑子,能将名录理出来就不错了。”

“说起这个,吴尚书,你们吏部什么时候能将百姓的户籍弄好?下月就要定税了。”齐尚书转头问吴尚书。

吴尚书怎么也没想到这火会?烧到吏部来,就说:“快了,快了,已经在整了。”

看到唐林后,就同?唐林说道:“唐侍郎,这个户籍的事情,就交给你来整,八月中旬之前,送到户部。”

阶品最小的侍郎能怎么办,只?能说好啊!

唐林将手中的点心放下,说道:“下官领命。”

离朝会?时间?还有一刻钟的时候,齐尚书叫上唐林一起去了外面,其余官员也都走出屋子,去了院子两侧的厢房。

“别愣着,更衣去,一次朝会?差不多两个时辰,官家体恤,隔一个时辰可以休息一刻钟,但是能不出去还是不出去的好。”

唐林走了过去,看到的是一间?间?小隔间?,走进小隔间?里面,又分隔成?左右两间?,里间?是恭桶,外间?放着水盆,是洗漱用的。

怪不得明?明?一座院子就能容下这些?人,却建了这么多院子,里面竟然还包含了恭房,够人性化。

整理完后,一群人走到宣和殿外,唐林走在尚书们后面,而最后是身穿朱色公服的官员,等候专人击响更鼓。

也在这时,唐林看到了太?子和诸位郡王,太?子的身形瘦弱了些?。

不管有差遣还是没差遣的皇子都来了,区别在于有差遣的能讲两句,没差遣的只?能听着人家讲。而这,是官家故意要求的。

更鼓响起,官员们鱼贯而入,各自?站到顺位上,文?左武右,分班而立。

过了片刻,泰安帝从后面出来,众臣作揖,齐呼:“陛下万安!”

“众卿请起。”

待朝臣都起来后,泰安帝才开?始将自?己颇觉疑议之事讲出,由朝臣提出自?己的想法。

当然每个人想法不一,只?要你说的有条理,方法得当,并?且嘴巴够厉害,那么这件事情大体会?按这想法来。

若是,泰安帝和朝中重臣们依然有疑虑,会?在政事堂中,提出再议,所?以,也可能会?发生更改。

这次泰安帝说的是边境之事,边境保宁府知府递上奏章,九夷想同?宁朝互市,建立邦交,并?求娶帝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