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按照南希仁的吩咐,先去找了拖雷和博尔术,仔细商议后,才正式向成吉思汗献计。
大家都以为他是要为师父哲别报仇雪恨。不过久经南希仁教诲的郭靖已经明白,既然上了国与国的战场,哲别之死不能算是仇恨。只能算是大将军难免阵前亡,马革裹尸、死得其所。
或者说是活该。否则那些被哲别杀害的成千上万的人,又该找谁报仇呢?欧阳锋不就是为了给欧阳克报仇才杀了哲别的吗?
即使是郭靖自己,作为蒙古右军统帅,死在他手上的人命,也是成百上千的。难道也该死吗?
战场的规则与江湖不同,不应该有报私仇这种概念。郭靖只是按照南希仁的吩咐,走剧情罢了。
不过走剧情的姿势要正确。像原著那样,都不向大汗禀报,就直接率领大军伞降,这在军事上非常不可取。严重点说,军法不容。
目前又不是什么紧急时刻,可以祭出那种“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说辞。这么大的行动,怎么能不跟大汗事先请示协调呢?
别说郭靖是个下属,就算他处于成吉思汗的位置,这种行动也必须要和手下的重臣提前通气。否则万一一个衔接不当,就是彻底失败的结局。
之所以让哲别、拖雷、博尔术等人分润这份功劳,就是为了确保成功率。伞降的人数若是太少,那就达不到效果。
小明不希望郭靖所部损失太过惨重,拉上这几个人也有分担伤害的意思。而且,小明还安排瑛姑和黄蓉,将消息悄悄透露给了察合台。于是察合台脚前脚后地也来到大帐,支持郭靖等人。
这大半年打下来,大多数蒙古将领都已经不太愿意继续打了,只有察合台依然战意高昂。因为他的长子莫图根就死在城下,他的报仇心思最为急切。
ε=(ο`*)))唉,都说了不应该有报私仇的心态。咋就是不听呢?!
察合台最看中出身和门第,从来都瞧不起郭靖。即使郭靖是四弟拖雷的安答,是妹妹华筝的驸马,也不能改变低微的出身。就是看不上。
几年前,在窝阔台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察合台和术赤打群架,被郭靖领兵拿下后,他变得更加讨厌郭靖了。
虽然那次人家其实是救了他一命,但是也让他在父汗面前丢了大脸。察合台就像是被洪七公救了的欧阳锋一样,反而视郭靖为死敌,仅排在术赤之后。这种恨意说是恩将仇报也不为过。
一直到哲别战死以后,郭靖“愤愤然”表示必报此仇的时候,他才觉得心有戚戚。也暂时不那么恨郭靖了。
方才亲兵偷偷告诉察合台,说是听到了金刀驸马麾下亲兵之间的谈论,要用什么什么降落伞,从高空进攻撒马尔罕。
说的有鼻子有眼儿的,好像成功率很高的样子。察合台一下子就乐疯了。
说实话,他现在都不太在乎此次西征是否成功了,一心只想着攻破城池,杀了完颜洪烈报仇。
不止是因为丧子之痛,更重要的是要找回这个面子,否则以后他(自觉)在蒙古军中,会一直抬不起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