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新闻发布会(2 / 2)

一进入实验室内当中,明显感觉到这里的空气要比外面好闻了一些。

自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实验室内部的空气净化机和防尘机,但方舟感觉也有一小部分原因是因为这几盆蓝藻正在大量释放氧气的缘故。

虽然手头并没有气体检测装置,但他们的光合作用效率模型就存放在方舟的脑海中,对于空气起到的净化作用,方舟门清。

“基因修饰的结果怎么样?”方舟对着正在忙碌的屈子业说道。

“从目前来看,效果还算可以,这玩意的聚碳能力要比想象中好的多,目前还没有加入生成碳聚合酶的基因片段,只是利用其原本就存在的聚碳能力,就能在很短的时间里生成大量的中碳化合物。”

“这玩意贵是贵,但确实一分钱一分货,算是藻类里面功能最强大的一种了。”

“Boss,从科研的角度,我这个问题或许我不应该问。但从公司技术总监的身份,我还是要提醒一句。这玩意改造完成之后,聚碳的能力绝对是顶尖的,但便随而来的就有两个问题。”

“一个是它的碳源问题,正常来讲,一个密闭空间的二氧化碳量远远满足不了它对碳的需求,我们现在采用的高纯度的干冰来为其供给碳源,但实际生产的时候,这种方法显然是成本有些高的,恐怕按照这个工艺生产出来的产品定价绝对不能太低。”

“另一个是它的碳走向问题,我们为其供给的碳源,通过同位素分析,我们判断基本上只存在两种途径。一个是用于自身体型的扩张,另一个是用于中碳化合物的合成。如果我们将来想要达到更高的高碳化合物产量,就势必要压制其自身所需的碳供应需求,这一点从基因修饰的角度很难来解决。至少,我目前没有这个能力来解决。”

水中漂浮着的蓝藻婀娜多姿的矗立在一盆盆鱼缸之中,蓝绿色的藻叶在水流的波动下不断摇摆。

每过三十分钟,就能看到最顶端的藻叶向上拔尖了一些。

科研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往往会随着研究进度的不断推进,遇到数不清的难题和困扰。

碳源的问题好解决,碳源可不一定只包括二氧化碳。

这种藻类常年生活中海洋中,深海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可比地面上可怜的多,即便如此,这种藻类都能很好的活下去,他们所依赖的含碳化合物绝对不止二氧化碳这一种。

常用的含碳化合物有糖类、油脂、有机酸等,他们对于微生物生长代谢的主要作用便是提供细胞的碳架,为微生物活动提供所需要的的能量。

因此不采用纯二氧化碳,使用其他便宜的含碳化合物也能有效的降低成本。

这一点,污水处理厂每年使用大量的碳源来进行水体的进化,想必他们会有更为便宜的碳源价格也说不定,到时候成品的价格必然也会更低。

碳走向问题,这一问题有些棘手。

人们研究生物体发育控制的范畴一般局限在动物,或者说是哺乳动物的受精卵方向,通过表观遗传调控因子来实现发育的抑制作用。

植物的细胞和动物存在明显区别,想要抑制他们的藻体扩张条件显然要比动物的受精卵苛刻的多。

既然基因修饰的感觉行不通,也还可以通过外界物理环境实现抑制碳源走向的特殊步骤。

方舟看着眼前的蓝藻培养资料,忍不住说道:“慢慢研究吧,走一步看一步,当初不也都没有想到,我们能够这么快的完成商用工艺技术突破。”

“目前,公司主营的F-1糖和F-2糖已经可以实现批量生产,除了受限于聚合酶的浓度生产的速率较低以外,其他的效果还好。”

“我在昨天晚上已经和航天九院签订了相关协议,首批五百万的货物,要进行生产,以F-1号糖为原材料的合成食物为主要交易物,接下来,老屈,我需要你招聘相关人员,迅速组织一批关于合成食物营养配比的研究人员。”

“另外,接下来,公司接下来可能要组织一场盛大的新闻发布会,你们做好准备。”

方舟说的这话并不是好高骛远和空穴来风。

创业公司的第一大特点,就是节奏快。

研发要快,宣发要快,订单来的快,生产排单快。

在资金链随时有断裂风险的情况下,公司所有的活动都必须抓紧时间。

新闻发布会的事情是郭毅亲自告知的方舟。

拥有丰富管理经验的郭毅,在得到自家逆天产品的数据之后,也不由吃惊了一把,暗自感叹自己的选择果然没有错。

开局王炸加四个二,别人怎么玩?

不过,虽然他不清楚方舟的背后有多大的能量。

但作为职业经理人,他必须懂得,酒香也怕巷子深。

一个没多少名气的初创型企业若想通过大众媒介把产品信息广泛的传播出去,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参展举办新闻发布会。

于是,郭毅当即在征询方舟意见之后,就给公司报名了明年一月一日在魔都举行的食品企业论文,并申请了相应的新闻发布会。

越不知名的企业,宣传费用在企业经营成本中占据的比例越高。

为此,郭毅除申请完所有的政府无息贷款政策以及大学生创业政策补助资金以外,还将手里唯一的订单做抵押拿去做了低息贷款,准备了一大批现金流用于前期的烧钱打宣传战。

华胃公司正式进入了高速扩张的时代。

公司总部依旧设立在市中心的一整层写字楼,但相应的工厂和研究场地已经买地完成,就在市区北边的一块儿工业用地,并已经初步完成了的建筑招标设计,正安排施工人员进场。

公司的官方网站同步搭建完成,在方舟的微调之下,页面非常的简洁和具有科技感。

只不过目前没有实际产品的宣传,显得有些空荡,所以并没有多少人点进来观看。

公司的宣传人员正由郭毅亲自带队训练当中。

和方舟的理念一致。

郭毅从来不认为,自己这家华胃公司是一家传统的食品制造企业。

依托F-1糖、F-2糖和F-3糖分子结构上的研发技术和产品迭代才是企业的第一源动力。

他们这是一家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的高新技术企业,即高科技公司。

就连罗荔本人也被方舟从魔都请来,既上次大批无人机专利的申请之后,这次涉及到的专利数量只多不少,而且发明专利的数量更多。

以F为命名的三种新型多糖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待了三天三夜,罗荔和他的专利团队每天工作到深夜,才将方舟这次申请的材料全部收拾齐全,统统带回魔都的律师事务所去整理。

当然,专利的所有者皆挂在了方舟的头上,再由华胃公司提出授权申请,完成专利的授权。

按照之前的单价式专利管理合同费用合计,罗荔他们的团队收入并没有什么变化。

但是,相比于其他的分成式专利管理合同来说,不可谓不损失惨重。

但方舟大度的拿出了七十万,作为本次专利申请的额外报酬,让其给事务所的团队成员们分润。

同时让其和华胃公司签订了一份专利授权管理合同。

毕竟这是他目前最为熟稔的一家产权代理机构,也懒得再去找其他的代理机构认识再合作。

作为魔都顶级的产权代理律师团队,方舟信得过。

除了三种糖分子及最为重要的合成途径以外,剩下的产品专利方舟都打算放到华胃公司的头上。

这对于提升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申请政府项目、专利资助等事情极为有利。

当然,这次即便对方事先没说,方舟也与其签订的是分成制合同,之前的定价式合同实在有些太过于友情价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