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Q52(2 / 2)

蒋小城知道他的心意,再加上确实很久没吃馒头了,倒有些怀念,就点了两份,想着尝一尝。

很快,菜便齐了。

这商家倒是有心,馒头不是一整个端上来,而是切成了不薄不厚的片,整整齐齐地码在白盘里,这样吃起来更方便。

蒋小城尝一口,慢慢咀嚼,是家常的味道。

忽然笑起来。

钟恪行问:“怎么了。”

蒋小城说:“没什么,我是想起,小时候的事。”

他很少提起小时候的事,大概是今天的心情好,松懈了防备和警惕。

钟恪行拇指放在食指的关节处轻捻,状似不经意地问:“和馒头有关么。”

蒋小城嗯了一声,放下筷子,不禁说:“我小时候嘴很馋,总想吃好吃的东西,但好吃的又不常有,我就自己做。”

“北方的冬天很冷,家家都有火炉,烧的是煤,质量好的煤,烧一段时间就会变得通红,有点儿像烧烤用的木炭。”

“我就把馒头切成片,用筷子穿起来,放在火炉上烤,再撒一点盐,馒头失去了水分,表面焦焦的,很好吃。”

“有一次不留神,把筷子烤黑了,又怕被骂,干脆丢进了炭火里。第二天我妈还在自言自语,怎么少了一根。”

钟恪行笑了,原来蒋小城也会闯祸,也有这样活泼生动的一面。

他说:“我们可以把这些馒头打包,家里没有火炉,但有烤箱。”

蒋小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快吃完的时候,叫来了服务员。

“您好,这个馒头,麻烦帮我们打包。”

那服务员是位四十左右的妇女,身上穿着统一风格的红色工作服,她听到蒋小城的话,眼里带着惊讶,说:“馒头不能打包。”

这惊讶里,又有些轻蔑的意思,大概在想多吝啬的人,才会连廉价的馒头还要打包带走。

蒋小城一怔,下意识地就说:“不能打包么,那算了吧。”

服务员看他一眼,抬起下巴,转身就要走,却被钟恪行叫住了。

“你好,这个馒头,为什么不能打包。”

钟恪行面对几百个学生,也是可以泰然自若地讲话的,他注视别人的目光,自然带着些威慑力,服务员不敢再用轻视的态度。

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似的,只说:“我们店里的规定,菜可以打包,馒头不能打包。”

“可是馒头和菜,我们都付了钱,怎么菜可以打包?馒头不可以打包?”

“馒头不够可以再添,但是不能打包。”

“我不理解这样的规定,我明明付了钱,而且剩下这么多,难道不是浪费?”

这几句对话,不过是几秒内的事,钟恪行反击得这样快,让对方哑口无言。

“您等一下,我去找老板。”

没过一会儿,一位穿着西服的女士走过来了,不卑不亢地解释道:

“您好,是这样的,我们店里馒头的价格,是按照人数收取费用的,您可以无限量地吃,但不能带走。不过今天这一桌的馒头,我们免费为您打包。”

也是经验丰富的人,三言两语便将这次的危机化解了。

这样一个小插曲,本来算不得什么,更何况,是钟恪行取得了“胜利”。

可到了傍晚,钟恪行抱着蒋小城,就快要睡着了,怀里突然响起一道声音。

“好生气。”

钟恪行睁开眼睛,问怎么了。

蒋小城这时候才开始算账。

“凭什么?”

“明明花钱了,干嘛不让我打包?”

“就应该让我打包。”

说着说着,竟然从床上坐了起来,口里把这几句话翻来覆去了好几遍。

钟恪行捏一捏眉头,起身扭开床头的灯,又拿起眼镜带上,看清了蒋小城气鼓鼓的模样。

“为什么会有这种规定?”

钟恪行温和地说:“你可以想一下火锅店里的蘸料,它是按照人数收费的,客人可以无限量取用,但不能把蘸料打包带走。”

蒋小城沉默下来,似乎被说服了。

过了好半天,才说:“不对,火锅蘸料是我们自己取的,又不会多拿,馒头是他们给端上来的,没有征取我们的建议,拿来那么多,根本吃不完,还不让我们打包,不是浪费粮食么?这跟火锅店的蘸料根本不一样。”

“而且,他们也没提前说馒头是这样收费的。”

钟恪行很有耐心地道:“所以,他们的规定是有漏洞的。正因为这样,老板才会把馒头打包给我们。”

伸出胳膊,摸了摸蒋小城的耳朵和脸颊。

“以后我们不去这家店就好了。”

蒋小城似乎没那么气愤了,可脸上又现出挫败的表情,小声说:“多亏你。”

这模样,好像很懊悔自己吵架没发挥好,钟恪行心底一片柔软,又戳戳他的脸。

“小包子。”

“你不愿意,为什么不说?”

蒋小城垂下眼眸,道:“我不知道,我说不出口。”

又很依赖似的,抱住钟恪行,把脑袋埋在他的颈间。

闷闷地问:“怎么能说出口?”

作者有话要说: 本来想往下写,但是太晚了,要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