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瞒老师,我更擅长蔬菜方向的研究,而且,我认为,蔬菜将是未来人们饮食的重大需求之一,我想以此来扶农,改善农民经济条件。”
刘璋颇为意外的看着梁笙,二人一路交谈,很快便到了教室。
蔬菜专业今年只招收了二十二个学生,这其中包括梁笙。刘璋扫了一眼,让梁笙和大家做自我介绍。
一节课结束以后,看到刘璋带着迟到了将近半个月的梁笙来到教室,同学们心中各有想法。
他们一入学就听说,今年有一个学生不是走正常的高考途径入学,而是被学校破格录取。
袁丽丽和自己身边的杨志啧了声,朝着梁笙连连瞥去不善的目光,“这就是那个没高考分数就被破格录取的大姐啊?”
她的声音没有收敛,落入梁笙的耳中。
袁丽丽站起来,朝着梁笙走近,敲了敲她的课桌,“大姐,你高考考了几年啊高考考不上,就用手段?”
她扬了扬下巴,冷笑了声:“要我说,你还真的是有毅力,我们就不一样了,只考了一年就考上了。”
梁笙翻着自己手上的专业书,朝着袁丽丽看过去,懒得理她,有些疑惑她故意来找茬:“我没参加高考。”
“没参加高考?”
袁丽丽瞪大了眼睛,想要说的讽刺的话卡在了嗓子眼,“这怎么可能?我就没听说过,有人不参加高考就能进大学的。”
梁笙翻着自己手上的专业书,她笑了声,“你现在听说了。”
袁丽丽瞪着梁笙,特别不服气地说:“你是走后门进来的!你还这么嚣张?”
“啪——”梁笙把自己的专业书合上,收起自己看着袁丽丽随意的目光,她眯了眯眼睛盯着她,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冷笑起来,“袁丽丽同学,你有空多去翻一翻校刊上发表的论文,行吗?”
梁笙懒得和她计较,起身离开。袁丽丽并不服气地盯着她,“你什么意思!”
杨志拉住了袁丽丽,“你别找她了,我看过她的论文。”
袁丽丽回过头看向拉着自己的杨志,只听他说:“最新一篇的杂交水稻二系法就是她写的。”
*
关于和袁丽丽不愉快的争执,梁笙并没有在意。她返回刘璋的办公室去拿行李。
刘璋示意她留一会儿,两个人重新谈论起梁笙说的蔬菜经济。
梁笙:“刘老师,我当时和张老师提出自己要转专业,我的目的主要是想建造日光温室,以提高蔬菜的产量,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
“当时有和水稻试验田所在地的村长谈过,他没同意。”
刘璋仔细听梁笙的想法,随即把自己的经历告诉她:“去年,我出国学习,发现当地的农业发展已经很先进,冬天也可以有很高的产量,可反观我们现在的农业,距离现代化还差得远。”
梁笙直言:“要搞农业现代化,这还是要把日光温室先建起来,大家对未知的事物总是畏缩的,让人看得见成绩,总是要比空口套白狼成功性更大。”
刘璋说出自己的困难:“我们现在的建造,上头并不看好,我去申请资金,批下来的也很少。”
“我手里有一笔资金,可以用来投入建设。”
梁笙理解现在的现状,现在的农业还没有设施的方向,而这一次的发展就是为了实现农业的现代科技化,从而带动经济发展。
和刘璋谈好以后,梁笙就回了宿舍,好巧不巧,蔬菜专业四个女生,由于人数少,两个人分了一间宿舍,而她恰好和袁丽丽是一个宿舍。
袁丽丽看到梁笙回来,面色有些尴尬,当她发现另外两个女生一个宿舍的时候,她就已经猜到了,她的另一个舍友就是梁笙。
想到两个人刚才起的龃龉,袁丽丽一句话都没有和梁笙说,径直端了洗漱的东西出去。
梁笙笑了声,也没有想到会这么的巧,但是袁丽丽不想搭理她,她也不会上赶着去找事情。
梁笙在收拾自己的床铺的时候,身后传来了一道声音,“喂!”
梁笙听到这道声音,手上的动作一顿,缓缓转过身去,看向袁丽丽,“怎么了?”
袁丽丽盯着梁笙,似乎有些难以启齿,她飞快地朝着她说了一句“对不起。”
快得梁笙都有些没太听清楚。
袁丽丽递了一个苹果给梁笙,“刚刚误会你了,以为你是走后门进来的。”
“论文我看过了,确实……我比不上。”
说着,袁丽丽又撇了撇嘴:“但你也别嚣张,你可比我大了五岁,我就不信,五年我还比不上你,发不了一篇比你还厉害的论文。”
梁笙目光落在袁丽丽的身上,将她打量,忽地一声笑了起来,这姑娘这性格,虽然挺冲的,但怎么莫名觉得有些可爱。
随后,梁笙从她手里接过她示好的苹果,扬着嘴角笑,故意逗她,“误会而已,但姐姐比较小肚鸡肠,比较喜欢事后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