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说清臣本人,开元二十二年,中进士甲科。开元二十四年,经吏部诠选,任校书郎。你看,颜真卿也做过校书郎!呵呵”
说到这里,徐太傅打趣一下白复。
将书法造诣与人生际遇结合在一起讲述,白复知道徐太傅这是在开导自己,心中暗暗感动。
……
两人随后来到《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前,此碑高三米上下、宽一米左右。碑文三十行,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徐太傅指着石碑上的文字道:
“此碑也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本朝太宗皇帝撰文,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咸亨三年建立。
《圣教序》虽是集字成碑,且缺失的文字为拼接组合而成。但因怀仁功力精深,又是谨慎细致,终能各尽其势,较好地再现了王羲之书法的特征——若断还连,如斜反正,灵动变化。但终因是集字而成,而不是一气呵成,故稍有缺憾,某些字势连贯不够,行气不足,气韵不够绵长。
临习王羲之的书帖,先应反复读帖。细读《兰亭序》、《丧乱帖》、《快雪时晴帖》等王字法帖,从中体悟其谋篇布局的要妙,才能窥得其字的真谛。
落笔之际,则应体会其字‘峻骨’”韵致,一下笔即要有筋、骨、血、脉、肉。笔锋出入之迹要顺乎笔势,因笔而生形,用意而取势,着眼于点画、结构领空间,逐个将字临熟,方能写出王字清朗俊逸、恬静洒脱的风神来。
王羲之书法之所以出神入化,一方面是对技法的把握已精熟到“美轮美奂”的程度,另一方面,他寄情山林、恬淡儒雅的秉性,使他在运用技法之际从未宥于法度,或者说在追求书道的过程中,从未受到法度的束缚。既表现以老庄哲学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中庸之道的冲和。
复儿,书道如此,武道亦然。武学最高的成就,一定来自武者内心的修为、器宇、见识和格局。修为为体,技法为用。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唯有修为至臻,武道才能进入化境。正所谓,内圣外王!
故,人生任何的历练,都是内心的修炼,挫折越多,加持越强!这才是苦难赋予我们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