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能让霍以恩出于责任也好、怜悯也罢,搭上一生。白头偕老的梦,一个人是做不到头的。
接着,她听到霍以恩长长地、沉重地叹了一口气:“景瑟,有时我也在反思自己,我是不是做得不够好。”
景瑟下意识要去反驳,霍以恩却没有给她这个机会,难得自顾自地继续说下去:“方才听到你那句‘没有三思而行’,我突然,有些手足无措。”
有什么在脑海里轰然炸开,景瑟愣愣地听着霍以恩阐述,一时间不敢置信自己听到了什么。
他怎么会手足无措……霍以恩应该永远都沉稳镇定才是……
“从未将自己的心意完好地传递于你,是我不好。让你误会我的举措并非出于本心,也是我做得不够好。
“现在,我站在这里,是我自己抉择了一切的结果。不论日后成仙与否,唯一的变数,只在于我,若不成,唯我心不坚尔。
“天地浩大,与其为伴,太过寂寥。今日求娶,是因为我需要你,更是因为我心悦你,从始至终,一直都是。”
他利落起身,躬身作揖,姿态谦卑,眼神却灼灼,望着景瑟。
景瑟不语,霍以恩的脊背没有因为时间流失松懈半分。过了很久很久,景瑟亦从榻上起身,回以一礼,道:“我们拉钩起誓过的,我答应过的。”
她的语气坚定,声音却是止不住的哽咽:“登天也好,落黄泉也好,我也会一直……一直陪着你。”
人的一生何其短暂,身处苍茫天地间,能陪着一个人走到岁月尽头,何尝不是天大的幸事。
整理完毕,一红一白两道人影适时出现在殿外。
明知景阔必然不会多加阻拦,可随着步子的迈近,景瑟明显觉得与自己相握的那只手暗暗加重了力度。
“不要紧张,父亲他不会说什么的。”景瑟放开手,拍拍他的肩,循循善诱,语气温和得像是在与稚童交谈。谁能想到方才信誓旦旦的人,竟还有暗自紧张的一面。她不由悄悄发笑。
一眼便看穿景瑟的心思,霍以恩也不恼,再度整肃了衣冠,深呼吸,然后和景瑟一起步入其中。
景阔端坐高位,像是在批阅着什么卷轴,见二人一同前来,神色又极其庄重,不禁有了几分思忖,只搁下卷轴,安静待着。
未等来他们的开口,二人一掀衣袍,双双跪下。
“这是……”景阔出声,却又止住,若联系先前,此刻他还不解其意,那是不可能的。
霍以恩只朗声道:“几经波折,我与景瑟情投意合、相知相许。今愿结成道侣,共度此生,不离不弃,师父在上,亦如亲父,徒儿妄求师父恩准,向您求娶!”
景瑟紧随其后:“望父亲同意!”
景阔注视着自己最为欣赏的徒弟。在他的印象里,这么多年来,霍以恩总是沉静又内敛的,明明有权利,却很少会同他这个师父要求奖励,从不任性,只一贯报以敬重的态度。
一个授业传道,一个默默地学。
既敬,且远。纵使心中会因其身世生出父爱,却也不得不化作更严苛的目光与期望。
景阔曾以为这个孩子这一生都要似无悲无喜、无欲无求般地过去了,甚至还叹过他这个性子,最适合修道,却想不到有朝一日,他会来“索取”自己最宝贵的掌珠。
景阔的目光转向景瑟。他对霍以恩是赏识与钦佩,对于景瑟,则更多的是愧疚。
他自认为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修士大多淡泊,并不十分将血脉亲缘放在心上。
景瑟幼时,他总会不自觉地想到亡妻,虽有心照顾,又难免触景生情。
待她再大一些,宗中的事物与修炼的瓶颈皆牵绊着他,纷纷扰扰,他也算找到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去忽视景瑟,忽视那双小小眸子里,几近黯淡的光。
景瑟懂事时,他才幡然悔悟,几乎以溺爱的形式作为弥补,有人小心提议,这样会不会使景瑟过于骄纵。景阔不以为然,等到生出苗头,他后怕起来。
还好,景瑟做得很好,她从来没有叫谁失望过——景阔欣慰地从回忆中走出,他不是一个好的父亲,能重来一次,他绝对不会重蹈覆辙,但他的女儿,却值得拥有天底下顶好的一切。
良人亦是心上人。他就算即刻死去,也没什么好不瞑目的了。
“我——”景阔开口的声音有些沙哑,随即笑笑,眼里隐隐有了一点恍若错觉的泪光,“我没有不允的理由。孩子们,去吧,想做什么,便去做吧。你们已经足够强大。
“只是千万记得,不要放开彼此的手。”
那日,玄清门大发请帖,门主之爱徒与爱女意结为道侣,定于三月后大婚,天下往来之人皆可来之观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