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国子监的学生大多是为了勤学苦读之后能够博取功名,而我就比较独特了,我的目的是为了再见那个留学生,顺便吃几年闲饭,所以月余来也不曾用心学习。
  我每天都不会参加早课,晚上更不会钻研夜读,一日三餐我最高兴,吃得比谁都多,完了还会塞上几个油饼带走。但也正因如此,我斯文的同窗们都不屑与我交往,嫌弃我粗鄙放诞,不学无术,可我也不在乎,甚觉一人自在,并不想刻意合群。
  不过,我自在归自在,却也不是没有烦恼。一来,我不知道那留学生的名姓,对寻人一事毫无头绪。二来么,这学中规矩甚严,每年大试小考就有六七十次之多,极是繁琐。
  我才来了这月余就已经参加了四次旬考和一次月考,而因心猿意马,诸次成绩皆不理想,已被掌教我们这批新生的王助教斥责过多次了。
  这一天,十一月的初次旬考成绩又出来了,我得了二分,依旧不合格。王助教似乎忍无可忍了,无力责骂,直接将我轰出了课堂,罚我去打扫一处六学共用的大场院。我自知不冤,也不敢多言,拿起竹帚就小跑而去。
  此刻正值清晨,各学馆才刚开始上课,一路只闻诵声朗朗,不见人影,可当我来至场院却发现东边墙根下倒站着个人。此人监生打扮,身材匀称,面貌清新,手里也握着一把竹帚,像是同样被罚到此。
  “嘘……喂……你……说你呢!”
  我这里正自打量,不料那人却先向我招呼起来。只看他又是摆手,又是挤眉弄眼,神态竟滑稽得很。
  “嘻嘻嘻……”我忍不住笑起来,想着此人倒是有趣,也便丢下竹帚跑了过去,“你是谁啊?”
  “我是长安人楚天阔,字公然,太学生,长安二年生人,今年十六岁。你呢?”他倒不含蓄,一口气全介绍完了。
  我一听他是太学生,性情又如此爽直,便也愿意回答,道:“越人赵逸卿,四门生,长安四年生人,十四岁。”
  “哦!”他点点头,眉头皱起,似有忖度,“你没有取字吗?你看上去怎么那么小,真的有十四岁啊?”
  他这两个问题倒令我有些猝不及防,我顿了顿方答道:“我不满十四,怎能入学?只是长得慢而已。这字么……当然取了,叫玉羊。”年岁的问题倒还好应付,而情急之下取字也想不出别的,就拿真名代替了。我说完还拉出脖子上的玉羊吊坠给他示看。
  “啊?玉羊,一只羊啊!哈哈哈……”他听罢忽然大笑起来,“那我以后叫你咩好不好?哈哈……咩咩……”
  我认为自己已经算是很放诞的了,但面对这个楚天阔,我突然觉得自己输了。“随你叫吧。”我无奈地摇头道。
  稍待,他总算恢复常态,我们也才开始好好说话。原来,他果真是被罚至此,且连因由都和我一样。今天太学也出旬考成绩,他才得了一分。
  然而,就是这般顽皮的人,却是一个仕宦名门的子弟。他的祖父是前朝宰辅,爵封丹阳县公,父亲承袭爵位,也官至礼部侍郎。只惜长辈都是早逝,家中就剩了一个年长两岁的姐姐。
  我听来甚是感慨,想自己不但与他性情相近,连命运都差不多。我倒没有因此将身世如实相告,只说自己是从越州求学而来的孤儿,他亦不嫌寒微。
  便如此,我与楚天阔越聊越投契,竟从此结为挚友。我们几乎每天都要见上一次,关系愈发密切,而我也借着一次吃饭的机会向他打听起那个日本留学生。
  “你说的这个人我怎么好像认识啊!”他刚听完我的描述便脱口说道。
  “啊?真的啊?”我立马激动起来,多给他碗里放了几个肉饼,“你说说,快说嘛!”
  “英俊高大,眉目和善,日本留学生,唐言又说得极佳,那不就是……”他一边嚼着饼一边回忆着,却又突然顿住。
  “哎呀!是谁啊?”我急了,猛拍了他两下。
  “阿倍朝臣仲麻吕!”他恍然道,“对!一定是他!他不仅在留学生里很出名,而且整个太学就没有不知道他的。”
  “哇……名字倒有这么长。”我又是震惊又是欣喜,“你还知道他的什么事?都告诉我。”
  他点点头,笑着继续说道:“学名是长了点,但众人取了谐音,都叫他朝臣仲满,或直接叫仲满。他是去岁十月与我同期入学的,今岁不过二十,家里是世代通贵,父亲的官位颇高,也因此才能选为遣唐留学生。听闻他自小便聪颖敏捷,且天资之高非常人能及,后天又肯勤奋用功,总之和你我这样的人太不一样了。”
  “这么厉害啊!”我虽领教过仲满的风采,但听到这些来历还是感到惊奇,对他更添崇敬,“既然你认识他,就帮我引见引见?”
  “可以啊!”天阔爽快答应,立即放下了碗筷。
  期盼了数月的再见居然一下子要实现了,我难掩心中激动,什么好吃的都不要了,拉着天阔立马奔向太学。
  因是午休时间,天阔直接带我去了他们的宿舍,可刚一到院门口,入眼情形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我要找的那个人就在廊庑间坐着,他还是那般样貌穿戴,我一眼就认出来了;忧的是,他身边围着不下十个人,他们沉浸在一场辩论里,完全不受外事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