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铃铃铃!”
随着铃声响起,宽阔的教室里站起一大片人,蠕动的人情不断向前后门汇聚,同时伴随着的还有嘈杂的说话声以及手机的声音。
讲桌上的老教授摘下眼镜,静静看着散去的学生们。
社会学从来不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受到的重视和资源倾斜也极少,很多学校的社会学课不过是网课,教育效果为零。
尤其是危机过后,大量文科类课程被裁减,取而代之的理科和应用工科,想社会学之类的学科甚至直接被取消。
安华林已经七十多岁,南方大学裁撤这门课的时候刚好退休,也不算遗憾。
但两年前开始,PDC说要减轻学生负担、加重社会科学培养,于是又开始小范围开设这门课。
已经退休好多年的安华林被返聘,再次回到了大学课堂。
虽然课程依然稀少,但他却很高兴来工作,因为现在PDC对于社会学科指出了一个课题,那就是宇宙社会学。
但很令人疑惑的是这个课题不允许作为导师的项目,每个研究宇宙社会学的教授都要上报后才能得到允许,同时以前存留的社会学书籍竟然被封存了大半,需要权限才能查询。
这非常让人摸不着头脑,理论上讲,要研究一个新领域,自然是人越多、资源越多越容易有发展,怎么目前的PDC又要人去研究又有遮遮掩掩的意思?
但这种疑惑没持续太久,安华林自然是对宇宙社会学感兴趣的,自三体危机以后,针对外星人社会构想、宇宙中文明的存在方式以及社会形态就成了社会学家一直探寻的问题。
他退休后也在少量开展研究,但没有系统性的指导,加上他年纪较大,所以基本没什么进展。
但被返聘以后,安华林就提交了申请,得到了大部分的资料查询权以及能经常和同僚交流,渐渐有了不少想法。
眼看学生们已经走的差不多了,他也站起身准备离开,却发现教室最后面站起一人,直直向他走过来。
“安教授,您对于社会学的认识很有特点,尤其是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深度结合,这是一种非常适合宇宙社会学研究的方向。”
安华林眯着眼睛看着眼前的中年人,犹豫了一下叫出他的名字。
“你是....陈济宁?”
“是的,安教授,看来您很关心时事。”
“呵呵,我这老头子在家里就看些新闻,你这样的大名人怎么会不知道。
不过你对宇宙社会学也有研究?我还以为你们天天都是在飞机上飞来飞去呢。”
安华林对于陈济宁的到来有些吃惊,毕竟PDC代表这种人应该是很忙的,怎么还会来大学听他的课?
而且陈济宁直接就说他把自然科学与宇宙社会学结合,这一点确实是他有些自豪的地方,虽然这种思路前人做得多了去了,但上升到宇宙层面、尤其是物理学,那他还真是蝎子拉屎——独一份。
“哪里,我这马上也要退下来了,而且我也参与了宇宙社会学的研究,说起来我们应该算是同事。”
陈济宁也有参与?他还以为这只是下放的一个小项目,但从陈济宁的话来看,这个项目好像级别很高,甚至动用官方力量研究。
而且像陈济宁这种大忙人,竟然也抽身于此事,这说明宇宙社会学的优先级非常靠前,甚至得到了PDC的极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