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根“牙膏”就是所谓的3B餐,其余餐号也是这些东西,只是让人几乎吃不出来的口味不一样。
这倒不是因为食品工业造不出好吃的太空食品,实际上“庐阳”号上甚至有厨房,真空包装的各种食品,包括各种中餐和西餐,一应俱全。
但这些食品和厨房都被封存,没有得到“解除作战状态”的指令绝不会开放。
这其中的原因要牵扯到另一项技术:深海加速液。
即使飞船的最高速度只有不到千分之一,但军舰和民船不一样,是需要机动的。
纳米复合材料和新型合金组成的船体倒是能扛得住变形和过载,但人体是万万承受不住的,会在抗荷服里变成一滩烂肉。
深海加速液的技术来源于星环城的休养舱,这种设备在修复人体的时候会用调配好的有机溶剂浸没人体,以便各种物质进入。
这种液体被太空军拿来应用,改进后将在机动作战时充入抗荷服,给人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
此时人体可承受的过载极大提高,理论上能有200G还多,但在“庐阳”号上,顶多只有几十G。
但这种加速液不是没缺点,当人体被这种液体浸入时,充满液体的部分不仅仅包括肺部,还有胸腔以及....任何能充入液体的地方。
不仅仅是洁癖,为了保证不被感染,处于战时状态、随时有可能进行机动的战舰内,舰员必须保证身体内部的“洁净”。
这种堪称原始,能追溯到加加林时代的太空餐在重重改进后,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被完全吸收,不需要胃和肠道的消化。
所以至少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两艘战舰上的几十名船员都只能吃“牙膏”了。
好在虽然这些作战餐吃起来没什么味道,但也不算难吃,也可能是刚吃几天,所以王弘还没觉得太难以接受。
起码吃这东西比进入深海加速液里好得多,为了将液体泵入体内,还得.....
王弘尽量不去想这些,几口吃完一整管糊糊,然后再次查看起作战计划。
“庐阳”和“信阳”的位置并不是不动的,而是每隔一段时间都在变化、尽力压缩“爱因斯坦”号的活动空间。
作为前线作战人员,他们已经被告知叛逃人员极有可能与ETO勾结,会得到智子的情报相助。
所以两艘战舰会不断变换队形和微调航迹,迫使被追击的飞船机动躲避,直到耗光燃料。
那艘货船燃料倒是充足,但爱因斯坦号却没多少燃料,核聚变发动机也不敢满负荷运转,并且飞船间加注燃料的设备已经经过确认,两艘飞船都没有安装。
所以爱因斯坦号不可能开展频繁机动,否则就会耗光燃料,这在太空中无异于等死。
按照计划,最多十四天,如果这期间爱因斯坦号不断改变航向,那燃料就会降到仅能减速到火星入轨速度的程度,那时候的的发现几率最高,最有可能击毁她。
就在他思考的时候,一道讯号突然接入飞船,然后传来一个带着浓重弹舌音的声音。
“亲爱的达瓦里希,菜鸟舰长们,追击舰队旗舰‘乌里扬诺夫’号正在你们屁股后面。
我是‘乌里扬诺夫’号的舰长,你们的方绪伟上将并肩作战的好朋友——米哈伊尔·格列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