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虚拟世界中商议不仅仅是为了防PDC,也是为了防智子,某一程度上来说还是为了防止PDC。
密谋之所以是秘密的,那就意味着说出来就不顶用了,一旦被PDC事先知晓,罗辑是不可能对有充足准备的PDC动手的。
一切都体现在一个突然性上,趁着PDC不稳进行突然行动,才最有可能取得成功。
除了三人之外,其他的参与者都只会在行动之前得到命令,直到一切都结束,所有人才会明白发生什么,而这时想要阻止已经迟了。
这场发生在星环城实验室中的秘密会议在后世被称为“专制会议”,有人认为它是人类文明的倒退,也有人认为这是理智的选择。
但这都还没发生,现在的人们视线都集中在火星,准确的说是两个小时后的火星。
“麦耶伦号”是火星联邦舰队的旗舰,这一战舰的基础型依然是“吉林”级,但星环城在她身上运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
相比三大舰队,星环城的造舰理念实验性质更重,所以会在战舰上堆更多仍处于试验状态的设备,当然即使是这样这些设备也是经过严苛检验,确保不会出大问题。
毕竟这是安装在太空战舰上的东西,一旦出了重大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必然是极其惨重的。
麦耶伦号上最独特、也是相比最先进的设备当属于占据六分之一体积、耗电量占全舰一半的综合电子信息感知系统(IEIS)。
如果按照其用途类比,大概类似于雷达和电子干扰、电子情报收集的综合体。
IEIS并不是星环城独家专享的,这实际上是多国联合开发的一个项目,并且进度一直比较缓慢,这其中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太空战舰制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御及验证,电磁炮和激光武器可以被用来拦截陨石和小行星,但IEIS的目标只有一个:太空战舰和空间站。
它的攻击性太强,IEIS本身就意味着进攻,它的敌人只能是太空战舰,从政治意义上来说,人类研发的理由就不是那么充分。
而第二个原因就相当现实了,那就是贵,非常贵,贵到几乎用不起。
自雷达出现以来,无论是电子情报船、电子战飞机、预警机等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极其高昂的造价和精密的技术。
它们的载体例如船体或者飞机价格只占整体的百分之五十以下,其余成本都是电子系统的价格。不单单是贵,因为其应用的先进技术,制造难度高,工时长,无形之中的成本也得算进去。
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子战武器的价格只会越来越贵,但这种利刃般的武器又不能降低要求,只能不断应用新技术。到了太空战舰上,因其至少数百万上千万公里的变态探测距离,以及宇宙中充斥的各种辐射和杂波,要求的技术就更高了。
所以相应带来的就是IEIS预算不断超标,以至于只能多国联合研制,这其中当然也有星环城的参与。
出于某些原因,在三大舰队都还将IEIS停留在地面测试阶段时,星环城就将其简化,然后搬到了战舰上。
即使裁减了至少一半的功能,大幅降低探测距离以减小体积和重量,麦耶伦号为了装下它还是不得不拆掉两门主炮之一,并且在IEIS启动时反应堆分不出能量给电容充电,全舰武器系统除了小型激光武器,其他都不能动用。
但人类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八十多年,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要素是被所有军人牢记在心的,麦耶伦号的作用毋庸置疑,她作为旗舰,担负的是指挥任务,倒也不需要去作战。
即使因此只有两艘主力舰可以战斗,但代价是值得的,IEIS会补齐失去的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