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T字头,或者说尽力使与敌舰的航向夹角垂直确实时刻能有效增加射击窗口的办法,但同时也带来了其他的问题。
如果敌人是背离加速逃亡的话,那随着距离增加命中率依然会下降,或者机动躲避更加难以锁定了。
但这总归是一个办法,是短时间内能想到的可行解决方案。
佐罗在没有等到更多想法后,也就向麦耶伦号汇报,最终也确认暂时采取了这个战术。
他也不忘安慰有些低落的舰员们,
“相比于我们的敌人,经历过实战的我们明显更加有优势,况且我们本就打个突然袭击,只要发挥好,配合得当,对于已经被捂上眼睛的对手,我们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
稀稀落落的掌声证明参谋们还是不太放心,有人长叹口气,
“还是速度太低了,如果电磁炮的速度再翻十倍,和战舰的速度一样快,就没有那么多问题了。
激光虽然快,但功率还是太小,想要达到电磁炮的交战距离还要把功率提一个数量级。”
很明显,两个想法都是难以实现的,且不说现在的材料学能不能做到,哪怕可以,那对战舰反应堆的功率也是严峻的考验。
起码现在的舰载反应堆没这个能力,现在说也只是臆想。
“我们生在了一个不合适的时代,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现在的技术根本没能力支撑太空战斗,如果是发生在一百年后,就没有这些困惑了。”
佐罗虽然不是技术军官,但还是敏锐意识到了问题的根本所在,不过此时却没人敢回话。
战舰上还是只有少数人忠诚于组织,这种明显“大逆不道”的话,估计也只有佐罗说出来不会有人刻意去引导了。
而同样的,在屏息凝神等待战斗的地球第一分舰队里,各艘战舰只见也在紧张的交流之中,希望能找到稳妥的战术。
IEIS的干扰范围太大,失去远程探测能力的舰队能保持航向已经非常不容易,贸然撤退只会让自己乱阵脚,最好的办法是坚持抵抗等其他两支分舰队到达,只要近五十艘战舰抱团,还是能抓住机会反击的。
在电子系统最先进的吉林号上,十几个技术军官围在主控室里一筹莫展。
他们在尝试突破干扰,现在的雷达只要一打开,要么空无一物,要么就是密密麻麻到处都是目标,完全失去了作用。
尝试了各种频段,用超算的算法调频试图对抗干扰,但最后都失败了。
哪怕在算法方面相差无几,但IEIS有绝对优势的功率,足以进行最简单,也是最不可能破解的全频段干扰,除非找来一台更大的IEIS,否则没有任何办法进行反抗。
方绪伟虽然心里也知道不太可能,但依然抱有些许期望,在见到舰员们手足无措的情况后还是很失望。
仅仅依靠现在的情况各自为战,还是太过危险了。
不知道为什么,叛军舰队迟迟没有发动攻击,有可能是在寻找破绽,也可能是有其他原因。
四艘主力舰现在都聚集在中央,十二艘护卫舰则在各个方向上来回巡弋,扩展出了一百万公里左右的警戒圈,留给了主力舰想办法的时间。
但到目前为止,还是只能焦急的踱步。
副舰长林义郎也早就没有了打击火星成功的喜悦,不断和其他战舰上的参谋开会研讨,同时在心里期待其余两支舰队快速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