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损失依然会有,可是却不影响大局。
在战略意义上,接管火星已经是几个月内就能解决的事,考虑的只有善后工作了。
也正是想通了这一点,罗辑才率先打破沉默,重新开始讨论此次会议的正题。
除了各国的官员,在这儿的还有几个无工质发动机研究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此次会议正是想要对人类的无工质发动机进展摸底,以此来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
在罗辑表达希望将舰队失利的事暂时带过后,其余人也赶紧附和结束了这个突然插进来的议题,虽然他们还不知道到底为什么要来开这个会,但从各国高层的态度看,怕是容不得不认真。
一名年纪最大的老科学家站了起来,扶了扶眼镜,开始跟罗辑和其他人介绍目前的研究进度。
“截止今天早上十点之前,我们已经统计了1704所、1709所、航天科工十二、十四院、贝尔-波音实验室、国家航天局nasa、通用原子动力、俄国联邦航天局、OKB-405设计局、OKB261-设计局、欧盟联合航天局、安道尔原子技术公司、科隆宇航动力公司等14个无工质发动机研究机构的最新成果。
上述所有研究机构/公司所正在研究的无工质发动机从原理上可以分为四类,从具体结构上可分为二十七种。
这二十七种构型现在全部处于图纸状态,最完善的是安道尔原子技术的2号方案,此方案最为保守,已经制造出了原理实验机,最大推力400千牛。
最激进,也是最先进的方案是1709所的五号方案,预计设计目标是推动重量二十万吨的宇宙飞船达到光速的百分之一,是理想的恒星际飞船动力。
不过目前还在理论验证中,尚未有合理的构型研究。”
老专家越说,罗辑的眉头就皱的越深,刚刚稍有好转的心情再次一沉,只感觉遭到了当头一棒。
还没等老专家完全做下,他就忍不住前倾发问。
“从第一座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建成已经过了半个世纪,这五十多年里人类从未对聚变发动机有任何懈怠,甚至还迅速研究出了聚变工质发动机。
但是现在,我听到的消息是人类甚至没有一台无工质辐射推进发动机的样机,全部是理论产物!”
在罗辑的预测中,留给人类的时间最多也就五十年,而他也认为人类能在这五十年里快马加鞭地用资源堆出恒星际飞船,可从现在的进度来看,五十年根本就不够。
即使到时候造出了合格的发动机,想要造足够多的飞船有需要相当多的时间,这样一来哪有那么多时间留给人类。
所以他的脸色很不好看,不过在一些科学家眼里这就是完全不懂技术。
一个年轻些的米国人看不下去忍不住小声反驳,
“这已经非常快了,无工质发动机的每一步研究都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和资源,这和工质发动机完全不一样,后者只不过是强化的火箭发动机而已。
那么多设计局,我们的预算根本不够分,PDC每年都在追加特别预算,但依然紧巴巴的。
如果把开发火星的资源都投入给我们的研究,或许早十年就开始样机测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