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一连顺利击毁两艘护卫舰,打开了突破的缺口,但在耽误的时间里,其余五艘战舰已经有充足的时间形成新的包围,受限于转弯半径,吉林已经被逼入死角。
方绪伟已经授权AI用一切能够加速转向的方式来拼命赶在彻底被包围之前完成转向,过高的加速度使前部被破坏的舰体开始坍缩,舰体表面产生了明显的褶皱。
一直保持超负荷运行的主发动机拖着明亮的尾焰,在三万多公里的距离上,吉林号就像是夜空中的一只萤火虫,虽然微小,但却闪烁着最明亮的光芒。
双方的交锋一刻不曾停歇,每当战舰上的电容完成充电,就会有一颗颗炮弹向各个方向发射出去,激光炮更是就没有关机过,不断在敌舰和来袭的炮弹间移动。
青色的光柱在狭窄的空域内闪烁,每一次停留的时间都不足一秒,六艘战舰之间此起彼伏的光束已经肉眼可见,只是现在没人敢趴在舷窗上。
几十兆瓦的激光只需要一瞬间就能烧毁脆弱的电子和光电设备,哪怕是坚固的复合材料制造的外壳,如果被持续照射也会开始变形。
只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缩短的距离上,电磁炮反而更难以直接命中目标,最大的威胁反而是空间中的流弹。
卡拉柏尔号上,佐罗的精神从辅助作战系统中退出,重新恢复了视觉。
一颗流弹洞穿了舰体中部的计算机,虽然有冗余依然能保持运转,但算力需求庞大的辅助作战系统却已经无法支撑,现在的数据是能投影在太空服的面罩上。
也是在此刻,佐罗终于第一次看见了战争的真实面目。
在舷窗的四周,不断有青色的光芒波动着闪烁,他知道那是双方激光武器的不间断攻击,在这一瞬间,无形的硝烟扑面而来,他从未感受到如此强烈的战场气氛。
卡拉柏尔号的雷达几乎都被激光烧毁,幸好太空中导热困难,要不然非得发生一场大火灾不可。
这种超高端的电子设备火星虽然能够生产,但产量注定非常小,一想到战舰上密密麻麻的伤口以及变形到必须维修的舰体,他就是一阵头疼。
不过目前的主要任务还是击毁吉林号,其余四艘护卫舰已经很好地牵制住了吉林号,卡拉柏尔号从另一个方向不断靠近,力求堵住吉林号的退路。
此刻战场的空间已经被压缩到了三万公里左右,对于战舰来说几乎是贴脸战斗,吉林的舰体早就破破烂烂不成样子,要不是主发动机能微调,就连直线航行都很难维持了。
一共十二座武器炮塔损坏了三座,反应堆功率更是因为过热不得不开始降低,眼看就要失去机动能力。
已经快要麻木的林义郎突然接到了来自舰长的讯息,短短的半个多小时内,战场已经移动了近十万公里,原本优美高大的吉林号更是面目全非,所有人都在操控AI进行战斗,几乎没有互相交流过——如果说提交遗书也算的话。
他已知道吉林号不可能安然脱困了,在太空中,一旦战舰被击毁就意味着死亡,六千多吨的舰体是很大,但也不可能搭载逃生设施,或许设计的有,但现在的船上是没有的。
唯一能承载“遗物”的就是黑匣子,那个只有人一般大小的小箱子做的极其坚固,如果战舰确认将被摧毁,舰长或副舰长都能授权将其弹出,然后这个小箱子就会带着航向日志和遗书在太空中漂流。
它会以固定频率发送导航信标,同位素电池足以让它飘荡两年,不过受限于功率,能不能找到还真的很难说。
林义郎打开舰长的讯息,只来得及扫了一眼就获取了全部信息。
里面是两张图片,一张他很熟悉,遗书的格式已经见过许多份,顶部两朵延展的花此刻就好像灵柩前摆放的菊花,给逝去的人送行。
另一张图上,是AI绘制的航线表,上面的公式他没看清,只注意到了最后的评估结果。